【.com原稿】2018年,“混合IT”似乎成为了IT行业最常用的词汇。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IT和数据混合方式,其中一些IT工作负载在本地数据中心进行管理,而其他工作负载则可以依赖公共云、边缘计算等,以组合方式满足业务需求。数字需求并实现IT目标。针对这一发展趋势,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纪新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阐述了私有云、公有云和边缘计算在支撑企业业务数字化方面的挑战和趋势。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KevinJi)企业正踏上“混合之旅”目前,IT不仅仅意味着企业的上云之旅。数字业务、技术发展和新运营模式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企业走上“混合之旅”,将基础设施从数据中心扩展到云端,再到智能边缘。季新苏表示,这是一段非常复杂的旅程,比最初想象的“简单地使用分布式云计算技术”要复杂得多。这一旅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也是整个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和业务交付模型的升级。未来企业业务能够在什么平台上获得更大的价值,取决于CIO、架构师、业务部门自身的“本事”。因此,整体的基础架构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平台,还增加了复杂度。平台的复杂性是由数字业务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IT驱动,更多的是业务驱动。企业在数字化业务转型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两大挑战:快速敏捷的交付能力和对业务场景变化的感知。这也带动了企业从原来的固定资产采购方式向以“云”为代表的服务费采购方式转变。基于以上变化,未来的数据中心不再是传统的物理位置,而是服务的组合。传统数据中心注重效率和定制化,而“云”则注重服务的快速迭代和创新。“Edge”的目标是实时通话或感知。这三者构成了支撑企业业务整体的数字化平台。两类私有云解读Gartner预测,到2021年,中国私有云项目中只有不到30%能够实现预期商业价值。季新苏表示,挑战在于私有云的复杂性可能大大超出预期,难以在生产环境进行大规模推广,也难以兑现对业务的承诺。在纪新苏看来,私有云可以分为“云启”和“真云”。Cloud-Inspired,基于稳定性的私有云,目前是全球85%客户的选择。Cloud-Inspired可以理解为高级虚拟化,即“虚拟化+自动化”,适用于大多数传统应用。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和IT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体现,而且因为复杂度不高,稳定性也有保障。TrueCloud,即像公有云一样构建私有云,目前是全球15%客户的选择。其主要用户来自互联网行业,可以满足其敏捷、快速交付、快速迭代的需求。这些用户希望拥有公有云的能力,但又很难真正使用公有云,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来满足未知的需求。但Gartner预测,由于难度大,到2022年,75%类似公有云的私有云项目将被放弃。季新苏表示,未来的私有云可能更多的是刚好够用的私有云服务。企业对公有云的四大诉求根据Gartner数据,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6%的企业IT预算用于公有云,未来三到五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15%-20%。目前,全球70%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开始使用公有云,包括IaaS、SaaS和PaaS。至于企业什么时候会使用公有云?季新苏表示,企业使用公有云有四大场景:第一,对于SaaS,如果是短期需求,需要较低的进入门槛,那么可以改用公有云。其次,如果企业应用需要高可靠性,也可以考虑公有云。因为公有云的出现,让企业传统的设备采购变成了直接租赁服务,可以实现快速迭代和快速交付。第三,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运营效率相对较低,或者面临安全挑战,也可以使用公有云。有些企业会直接使用云服务来阻断网络攻击,这正是很多国外企业想要“上云”的地方。最后,如果企业需要快速集成和快速迭代,公有云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集成空间。边缘计算存在四大挑战针对当前火热的边缘计算领域,季新苏认为,“边缘”是“云”的延伸,让用户获得更多的感知。在Gartner2019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数字孪生(DigitalTwins)也被用于使用传感器以数字方式再现真实实体或系统。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200亿个连接的传感器和端点,数字孪生将服务于数十亿个对象。季新苏进一步强调,“端”并不是要取代云,未来“端”和“云”是相辅相成的。“‘端’主要用于数据检测、感知和采集,而‘云’则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两者所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谈到落地,季新苏表示,推动边缘计算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五个:第一,网络数据带宽越来越便宜;第二,减少延迟;三是网络布局更加紧密;第四,隐私和安全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确保能够满足合规要求;第五,“竖井式”模式将被打破,横向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季新苏还指出,企业在实施边缘计算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以下四大挑战:成本:边缘计算本身基于规模效应,但规模效应与带宽成本是一对悖论。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加入,带宽也会急剧增加,因此其带来的价值是否大于成本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延迟:如果计算机a向距离地球半途的计算机b发送请求,在b还没来得及响应之前,巨大的延迟让a认为b的服务不可用。法规:缺乏合规性法律将阻碍边缘计算的发展。墨菲定律:越来越多的传感器以提高效率和增加透明度为目标,但传感器本身也会出错,存在“误码率”。Gartner预测,在领先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企业中,50%的数据不会在企业内部生成和处理。同时,50%的大型IT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在项目中引入边缘计算的概念。“混合IT”将成为未来趋势未来,企业将向“混合IT”发展,而不仅仅是“混合云”。季新苏表示,混合IT包括传统IT、云和“端”,云包括私有云和公有云。未来,私有云将越来越倾向于提高效率,而创新和敏捷性将融入公有云。他进一步表示,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模块化、同质化、商业化会放在私有云,而差异化、创新、数字化渠道会放在公有云。从IT组织结构来看,未来将更加服务化而非技术化,更加贴近业务。因此,IT的未来将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传统的数据中心。如何利用好这些IT能力实现商业价值,是当前CIO面临的挑战。其中,转型最大的挑战来自观念和文化。企业需要开始根据业务价值评估CIO。同时,基础设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季新苏表示,未来的基础设施,75%还是网络、存储、计算资源等传统基础设施,但在这之上会出现一个平台层。现在,“基础设施即代码”也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被打包成API和平台,可以实现快速迭代、快速交付、自动部署,让业务感知不到延迟基础设施。【原创稿件,合作网站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为.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