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5G手机,等待春天的到来

时间:2023-03-11 22:28:20 科技观察

目前,从手机厂商到运营商,都在竭尽全力推动5G手机的普及。今年3-4月,小米、OPPO、vivo分别发布了5G新机,都是高价策略。小米10发布时3999元起,小米10Pro高配版售价达到5999元。OPPOFindX2系列5G手机新品5499元起,最高12999元。vivo高端新机NEX3S有低配版4998元、高配版5298元等。这些手机厂商定价策略背后的思维逻辑并不复杂——消费者购买需求在疫情期间受到压制,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消费需求将报复性反弹。此外,厂商认为定价过高也是一个问题。大量厂商投入5G手机,导致产业链上游高端元器件产能吃紧。内存需求大幅增加,NORFlash产能吃紧,DRAM价格回升,高端芯片价格上涨。5G被大部分厂商视为拐点之战,也是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契机。涨价不仅无奈,也迎合了高端战略。这个价格只是为了交朋友。但没想到事与愿违。预期的报复性反弹并没有到来。消费者不想交朋友,而是希望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优质的产品。因此,年后第一波采用高端定价策略的厂商并没有多少追随者。后来厂商发现风头不对,开始调整定价策略。5G用户争夺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如今,5G手机价格持续下探至2000元价格区间。比如荣耀、华为、小米先后发布了荣耀X10、畅享Z和红米10X。在1000-2000元区间,小米红米系列拥有多款5G热门机型——RedmiK30i、RedmiK305G、RedmiK30至尊版、Redmi10X5G等,其中2298元起售价的vivoZ6已经上市。京东降价1998元,满2000元以内;iQOO3首发价3598元,目前有电商平台最高降幅800元,降至2798元;1999元起的红米K305G版降价至1498元。5G价格持续走低,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达4172.8万部,同比增长14.2%,环比增长近翻了一番,达到91.8%,结束了连续10个月的下滑。其中,4月份,国内5G手机市场出货量1638.2万台,环比增长163.6%。其中,4月份5G手机新品上市数量为22款,占同期手机新品上市数量的45.8%。1-4月,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3044.1万台,共推出65款新机型,占比分别为33.6%和47.4%。然而,当消费者购买5G手机时,可能并不是5G手机已经完全达到了消费者的预期。更多的是由于厂商和运营商的推动。从4G到5G并重的战略,今年我们将全力投入5G的改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看到厂商纷纷降价清理4G手机库存,为5G手机谋划。今年,他们全力投入5G手机。除了苹果,华米OV和三星都在密集发布5G新机。用户在手机上的消费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厂商5G手机宣传和定价策略的引导。这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厂商不断扩大5G手机的产品价格区间。1500元到7000元都有对应的5G手机,这几乎相当于封锁了消费者选择4G手机的价格区间。二是缩小同型号5G版和4G版的价差。去年同型号手机5G版售价比4G版高出1000多元,让消费者在选择4G还是5G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进一步缩小,不少厂商已经将差价拉至几百元。比如红米K30的5G版和4G版的差价仅为400元。这其实是一种锚定效应,通过参考价格对比,促进消费者购买5G手机。三是消费者倾向于一步购机。目前的手机产品生命周期一般为1至3年。未来3年,5G信号逐步覆盖已经是大趋势。如果购买的手机不具备5G功能,则意味着未来1至3年内将无法使用5G功能及相关服务。应用程序。从使用周期来看,5G体验涵盖了新机使用的中后期。消费者在选择非苹果手机时,大多不再考虑4G,而是直接切换到5G。运营商正在全力推动用户换机,最明显的就是5G套餐的不断下调。需要指出的是,目前5G套餐的总价仍高于4G,但单价比4G便宜。在同价位的套餐中,5G套餐所包含的数据量通常远大于4G套餐的水平。例如,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资费起步价在129元左右,但5月底,三大运营商将5G套餐资费起步价调整为89元/月。近日,有河南网友反映收到联通5G套餐资费调整短信,起步套餐资费调整为69元/月,首月仅需39.9元。对于运营商来说,抢占5G用户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我们知道5G手机应该等于5G手机硬件+5G套餐+5G网络,缺一不可。然而,随着5G网络建设进度跟不上现状,各大运营商推动4G用户转5G套餐的焦虑情绪已经充分暴露。日前,有媒体称,部分用户的宽带业务与5G移动业务捆绑销售,只有激活5G卡才能恢复宽带业务,不少用户已被动成为运营商的5G用户。统计数据显示,我国5G套餐用户已超过5000万,但5G手机出货量仅为这一数字的一半。工信部数据显示,4月我国5G用户新增超700万户,日均新增5G用户23万户。与4G相比,运营商的5G推广明显改变了策略。我们知道,过去从3G到4G网络套餐转换的时候,整个转换周期需要6到7年,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在整个运营商的推广期,伴随着网络和终端建设的成熟。如今,运营商似乎等不了那么久了。他们都有自己的算计。4G网络向5G网络的过渡,是打破市场格局、重新瓜分蛋糕的契机。如果5G网络建设完全成熟后再开始向用户推广,用户很可能会流向其他厂商。运营商的算计是在5G初期通过套餐来绑定用户。一旦终端和网络条件成熟,这些用户自然会转化为真正的5G用户。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厂商宣传5G手机的性价比大战,还是运营商宣传的5G套餐圈内用户的竞争,重点似乎并不在于如何找到和激活。用户对5G趣味玩法的潜在需求和兴趣。场景落地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如何最大化市场份额和规模化的角度出发。这也导致用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动被手机厂商牵着鼻子走,被动选择运营商的5G套餐。然而,这种通过价格战和捆绑套餐策略赢得的5G用户,其实并没有足够的忠诚度。5G手机,等待春天目前,在手机厂商和运营商的推动下,5G手机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但从整体消费市场的态度来看,似乎对5G手机的热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室内到处都是WIFI,4G就够了”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一定的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套餐资费突破100元底价,手机设备跌至“千元区间”。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从手机硬件和网络来看,目前可以说硬件层面已经基本做好了准备。华为高通联发科5G芯片的性能已经能够满足前期5G应用的需求。此外,当前网络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数据显示,基础电信企业已建设超过25万个5G基站。市场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将建设超过60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但从目前用户群体的反应来看,5G手机还没有表现出真正颠覆性的体验提升,没有超出市场预期的爆款产品能够引发足够大的口碑效应。这背后的关键在于,目前还没有5G杀手级应用。“5G手机充满了4G的应用,5G手机玩的是4G时代玩的东西。”4G条件下,无论是玩微信微博,刷抖音快手,玩鸡王,用手机百度搜索,用户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网购基本没有痛点和短板。然而,用户在购买5G手机时,时间依然被这些主流应用所占据。对于目前很多5G用户来说,目前5G的体验与4G并没有太大区别。问题在于,虽然5G提供了过剩的高网速、低时延、多连接等能力,但在目前的5G手机中,却缺乏相应的应用和场景来释放这些5G能力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用户购买了5G手机,但市场对5G手机的反应依然不温不火的原因。毕竟市场需要一款能够代表5G时代的新杀手级APP来区分4G手机时代。早在5月10日,中国移动推出的“5G新闻”APP上线,只是仓促上线,随后下线。5GNews显然不是杀手级应用。所谓杀手级应用,应该是用户用一次就能感受到它带来的体验提升,再也回不去旧时代,比如2G时代的微博,3G时代的微信,以及抖音在4G时代。5G时代,杀手级应用可能出现在三个方向:一是直播领域,因为5G通信可以满足4K高清直播对上行传输的高带宽需求,移动直播将摆脱限制设备和随时随地开播成为可能,体验将远超现在的直播玩法。二是云游戏。现在的手游主要是MOBA手游和休闲棋牌类游戏。硬核重度手游缺失。关键是手机硬件设备无法携带。以往很多硬核游戏都需要上万元的硬件配置才能推广。而在云计算、5G大带宽、低时延等优势下,网速可达千兆,实现云端与终端的完美协同。对硬件设备性能??的依赖。云游戏可能是未来5G杀手级应用的方向之一。第三,5G让跨终端高清视频通话、多任务操作、多屏协同更加顺畅,本质上对应了在线教育的日常使用场景,迎合了5G超高清超超的需求。-低延迟教育市场。因此,5G应用场景和落地的方向极有可能在于云游戏、云教育、8K高清视频直播、移动办公等领域。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相应的体征和症状。小米卢伟冰曾表示,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肯定会在三年内出现,但前提是5G终端的使用普及。这个说法没有错。毕竟,在5G网络和硬件终端普及的前提下,应用开发商和手机厂商有更大的动力在应用上投入巨资。但与其坐等5G杀手级应用问世,不如提前安排好卡位。目前,不少手机厂商都着力布局高清VR视频、云游戏、移动办公等5G应用场景。归根结底,5G面临的问题与VR类似,缺乏应用和内容生态的增长推动。VR在2015~2016年非常火爆,但VR产品迟迟不能放量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应用内容生态还没有发展起来。相关数据显示,在内容生态方面,2015年底全球VR消费类应用数量超过60款,2016年底仅有900多款应用,且无一流行。手机应用Android应用(350万)和iOS应用(220万)均超过550万。买了VR设备却玩不了优质的VR应用,就像买了5G手机却没有5G应用体验一样。5G的有利条件为优质产品的诞生创造了一定的可能性。是否有爆款硬件结合应用场景引爆引爆点,进而带动内容和应用生态的繁荣,是5G手机发展的关键。我们知道,5G与新基建息息相关。其想象空间不仅在手机领域,在无人机、远程医疗、自动驾驶、AR/VR、物联网等领域也大有潜力。对于手机厂商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手机作为5G终端,连接各个可能因5G而爆发的行业。这或许也是手机厂商突破和测试杀手级应用的方向。因此,从目前来看,目前的千元手机策略和套餐捆绑降价策略,可以带动用户被动入市,可以强行拉动一波用户增长,但5G手机还在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