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环!请等待老人

时间:2024-05-22 19:44:29 科技赋能

(作者:Alter)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品牌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耀眼,价格也从高端走向平民化。

不过,除了一些厂家,他们都针对老年人开发了老年款。

,所谓的智能设备几乎与老年人无关。

作为一款以运动、健康着称的智能手环,老年人比白领、极客更需要这样一款功能简单的产品。

但就目前智能手环的交互和功能而言,根本没有考虑到老年用户。

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智能手环,请老人家等等。

  老年人更注重实用功能。

与智能手机产品相比,智能手环仍处于功能手机时代。

当然,很多年轻人抱怨智能手环的功能太少,这导致很多手机厂商将智能手环定义为手机配件。

但目前智能手环的基本功能对于老年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们不需要手环来接电话、发微信,也不需要酷炫的外表。

计步、定位、睡眠监测、提醒功能等已经可以满足很多老年人对智能手环的要求,当然未来也可以实现。

血压测量和心率监测再好不过了。

每天有空闲时间的爷爷、阿姨根据自身情况步行适量的距离,合理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更加有利。

当然,如果你迷路了,手环会自动定位,方便家人找到。

而这些正是智能手环想要实现的功能。

基于老年用户的行为习惯,智能手环的交互方式注定要改变。

在我的iDoNews专栏《老人模式:智能手机极简背后的利基市场》中,我也对智能手机缺乏针对老年用户的优化感到不满。

这种现象在智能手环上也存在。

要知道,这些老年人大多不了解甚至不需要在手机客户端上设置手环。

智能手环的云服务平台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天气信息调整手环的功能,更加科学、简单。

相比振动提醒,语音加振动提醒更适合老年人。

如果某款小米手环声称的30天待机时间通过语音提醒缩短到一周,可能就不值得尝试了。

老年人对功能要求不高,但更注定稳定、便捷。

这就要求厂商在专注硬件的同时,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软件和云服务上。

老年人市场更适合组合拳。

某米79元的智能手环让很多专注可穿戴设备的初创公司陷入了困境。

当手机厂商将智能手环定位为手机配件或者智能手表的过渡产品时,将智能手环视为整个可穿戴市场的组合拳也未尝不可。

对于老年用户来说,在智能手机尚未大规模实现老年模式的情况下,智能手环应该可以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借助健康云平台,智能手环、智能体重秤、智能血压计等产品形成一套组合。

借助更适合老年人的PC、智能电视等大屏设备,我们可以为老年用户提供全面的日常体检,同时,将数据传输给老年人的孩子和医生实时社区。

百度的dulife平台正在探索这种模式,专业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应该根据自己的产品线建设相应的服务平台。

血压、体重等数据已经成为很多城市老年人每天测量的必备数据,血压计、电子秤几乎走进了每个老年家庭。

利用智能手环新颖的功能吸引老年用户,引导他们使用云服务平台进行健康监测,进而推广相应的产品,如智能体重秤、智能血压计等。

形成产品闭环。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老年用户的青睐。

简单、便捷是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基本要求。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手环市场,创业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与手机厂商竞争。

减少智能手环对手机的依赖尤为重要。

可以说,聚焦老年市场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老年市场竞争者少,红利更大。

无论是手机还是可穿戴设备,凡是带有“智能”二字的产品在老年人市场似乎都不受欢迎。

当然,这并不是老年人对这些设备的本能排斥。

我也希望一切变得简单,不需要每天强迫自己测量血压、计算运动时间等等。

一定程度上,手机厂商对老年人市场关注不够,阻碍了智能设备在老年人中的普及。

原有电子产品厂商以非智能产品牢牢占领老年市场,智能产品在老年市场尚未形成市场。

没有统治者,甚至没有知名制造商。

数据显示,我国不少城市人口老龄化超过10%,预计今年左右将达到三分之一。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受到更多关注。

调查显示,72%的孩子希望拥有某些智能产品,可以帮助父母省去每天主动测量各种数据的麻烦。

86%的孩子希望利用云服务平台更好地监测父母的身体状况,而只有4%的孩子为父母购买过智能手环产品。

智能设备在老年人市场缺口较大。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不得不说夕阳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智能手环的水已经浑浊了。

有人说这个市场没法玩,但我认为这实际上会导致很多厂商转向需求更大的老年人市场。

当你用手机微信聊天时,老人家也想在大屏幕上说几句话。

当我们佩戴智能手环运动时,老年人需要这样的产品来“看起来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