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为什么中国不能开发流行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_0

时间:2023-03-21 20:20:02 科技观察

知乎有两篇很有意思的帖子。中国能写出操作系统吗?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编程语言?图片来自Pexels。订单整理好了;有些很严重,但逻辑是错误的;另一个很有趣。为什么中国没有开发出流行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我的回答是:中国还没有开发出成功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IT产业处于落后状态。仍然在走美国的工业发展道路追赶,并没有发展到世界顶尖水平。不站在浪潮的前沿,就无法感知产业发展的方向,就无法创造出适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什么时候能写出操作系统,什么时候能生产出自己的编程语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所以我暂时不回答,但在文章末尾有答案。一、PC操作系统发展史简单回顾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史,IT行业和互联网从业者接触到的操作系统有十几种:PC操作系统:DOS、Windows、Linux、MacOS等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Unix、OS/2等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BlackBerry(黑莓)、塞班(Symbian)、WindowsMobile。嵌入式系统:windRiver、QNX等实时操作系统。对于普通人来说,操作系统只有三种:电脑用的Windows,移动平台用的Android和iOS,其他的估计都没听说过。对于业内人士理解的概念来说,写一个操作系统并不难,难的是基于这个系统的生态系统。IT从业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此操作系统上工作和开发应用程序。这是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不是大学教学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实验室的测试产品或demo。写出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并不依赖先进的技术,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下面我们以Windows、iOS、Android为例,回顾一下当今最成功的操作系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DOS系统原本是技术人员的作品。它被比尔·盖茨买下,修改后用在IBM的PC电脑上,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发展起来。那时候的电脑还没有操作系统,DOS一出来基本上就占据了桌面市场的绝大部分。后来推出了具有基本DOS内核的Windows。由于IBM兼容机的价格优势,在与苹果电脑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各种应用软件是理所当然的。可以说PC时代的软件巨头都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顺应操作系统图形化界面的潮流,推出了Windows系统,从此成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主流。后来Linux系统想霸占个人桌面系统,也尝试了很多,但都没有成功。不是因为技术不先进,图形不够漂亮,软件不够丰富(对于非上班族来说,日常软件就够了),而是过去了。个人电脑的浪潮。普通人已经适应了Windows系统的操作,微软已经成为个人电脑系统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和操作习惯的引导者。操作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普通人重新学习一个新的操作习惯的成本太高,软件开发者重新适应新操作系统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当年推出的WindowsVista系统,因操作方式变化太多而失败。所以,Windows的时机是个人PC的浪潮,地点是在美国。它有完整的配套产业,人和比尔盖茨的业务能力,而且刚起步的时候,我妈是IBM的董事。IBM的PC预装了DOS。由于当时苹果公司的倒闭,Windows系统虽然技术不如苹果,但借助IBM兼容PC的价格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随着时间的积累,Windows的生态也越来越丰富。应用软件、企业应用等甚至影响了硬件标准的制定。个人操作系统多年积累的软件,以及很多企业应用和服务都需要迁移,需要明确原来的需求,在新系统上开发要详细测试没有bug,必须进行新旧系统的切换以保证原有业务的稳定性,迁移的成本是天文数字,任何公司都负担不起。因此,在个人操作系统领域,Linux没有挑战Windows系统的可能。2.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再来说说手机操作系统,基本上是iOS和Android的天下。这波浪潮离我们比较近,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这两个系统的发展。时间回到2007年,当时第一代iPhone刚刚发布,震惊了世界。十几年过去了,回首大会,仍感震撼。真是划时代的产物。从此,PC时代拉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帷幕,PC互联网时代拉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帷幕。随着iPhone的发布,Apple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续智能手机的界面和操作方式均以此为基础。可以说,苹果制定了智能手机图像界面和操作标准的标准。这种变化直接带来了IT行业的环境变化。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外部气候发生了变化,所有的生物都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气候并完成迁徙,否则就会被时代毁灭。废弃。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操作系统的出现,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和领域,也是整个IT行业的重大变革。原有PC时代的软件巨头、互联网巨头都在努力向新平台迁移。移动平台是全新的,运营方式是全新的,都是未开发的处女地,没有旧时代巨头的壁垒和门槛。智能手机的销量每年增长超过50%,这意味着用户每年增长50%。这里一片崭新的蓝海,是时代潮流者最好的契机。如果你抓住了移动平台,你将获得通往未来的门票。美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时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硬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低功耗的CPU可以运行在480*320的分辨率下.向上。随着3G网络的发展,速率基本可以达到2M以上,基本满足宽带的条件。地理优势:2006年到2007年,美国依然是IT产业的高地,从硬件到软件都领先全球。仁和:硅谷作为IT行业的圣地,操作系统人才积累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还有乔布斯这个从PC时代走出来的大神。美国硅谷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iOS和Android在没有遇到太大阻力的情况下成功占领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此外,有资格参加比赛的手机操作系统也不多。欧洲主要是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加拿大黑莓主导的BlackBerryOS,微软主导的WindowsMobile(Phone),三星的Bada(后来的Titan)。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系统在竞争中都失败了。当时,国内厂商无一能与之抗衡。即便是在智能手机爆发的时候(2007年,iPhone发布时),国产手机也被山寨者节节败退,处于历史低谷。完全不是现在的情况(国产智能手机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见,当时智能手机在中国开始普及的时候,在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优势,甚至连一个像样的龙头厂商都没有。操作系统的特点是一旦占领市场,基本上就很难被取代。现在要开发一个新的系统来抢占原有的市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完整的工具链支持,开发者迁移成本也很高。因此,国产操作系统不占据市场,这是由国内IT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决定的。不站在浪潮之巅,感知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提前占领新领域。3、国产操作系统的机会iPhone发布后,整个行业都为之震惊,苦苦探索的智能手机终于有了方向。在Apple之前,智能手机是黑莓、Symbian和WindowCE。这些系统的想法基本上是PC系统的延伸,而不是像iOS那样专门为智能手机设计的操作系统。那时候安卓系统还是罗宾的玩具,设计还是全键盘设计。iPhone刚发布没多久,谷歌就敏锐地感觉到时代在变(成为巨头的公司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必须超高超,否则谷歌不会成为穿越时代的庞然大物),仓促收购了安卓系统。和微软的PC操作系统一样,该操作系统对手机厂商开放,占据了大部分智能手机系统份额,拿到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入场券,让其互联网服务有了立足之地。奠定了谷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回顾这些,我只想说明,一个操作系统的成功,必须顺应产业发展的浪潮,顺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与产业共同发展,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吴军老师在《浪潮之巅》里写的,大公司也要与时俱进,不然也会没落。结合前面的讨论,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PC上的Windows,服务器上的Linux,智能手机上的Android和iOS,都有一定的格局,基本无法撼动。如果你想开发一个流行的操作系统,你必须等到下一个行业变革的时刻。同时,国内要有巨头牵头,保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还要有巨大的市场去试验,还有相应的技术和业务人才。积累。这样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抢占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操作系统。回到本文标题,中国主导的操作系统什么时候出现?我个人认为,当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出现时,一定会有中国操作系统的一席之地。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但当下一个产业机会出现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都在中国这边:时间:现在国内移动网络已经普及5G,4G覆盖率非常高,移动用户数量庞大。现在国内IT厂商有能力和世界顶级实力,阿里,腾讯,华为。在应用层面,很多应用首先出现在中国,然后传播到全球。抖音就是一个例子。地理优势:IT行业的硬件制造目前在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OPPO、VIVO和小米都是世界顶级制造商。硬件生产效率惊人,可以在第一时间以合适的成本和速度生产出新领域的硬件平台。人和:这个人和不是指具体的人。首先,国内IT行业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底层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人才,再加上全球顶级的平台,阿里、腾讯、华为,这些公司可以在研发投入方面与美国IT公司竞争。当新的产业机会出现时,这些巨头肯定会投入竞争,至少在资本方面是这样。在投资方面,与美国公司不相上下。另一个是巨大的国内市场。一旦被占领,研发成本可以快速摊销,产品可以快速迭代演进,更容易抢占市场和竞争。在一个新的领域抢占操作系统,就是把操作系统做成一部分。4.新的编程语言也是如此,编程语言也是如此。编程语言的发展是为了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提高开发效率来实现发展,而不是闭门造车。现在最流行的编程语言,如Java、C、Python、C++、JavaScript等,也满足了行业的巨大需求,占据了一席之地。以我现在使用的Python为例。Python于1991年发明,一直处于小众领域。它躲在角落里做一些家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幸运的是,2007年Google使用Python运维,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否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版本演变为2.6版本。后来出现的Java已经进化到6、7了,有了Google的平台,业界也开始向Google学习运维,Python也开始发展起来。后来更有幸赶上了科学计算和大数据的浪潮。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数据分析领域的特长,进入编程语言前五名,数次成为年度语言。因此,编程语言的设计不一定是按照教科书范式设计的最好的,而是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比如语法设计被誉为经典的C#,和Java斗了这么多年,并没有威胁到Java的地位。一是Java早期的发展占据了很多领域,二是Java随着Android继续强势生存。如果微软的系统能达到今天Android的地位,C#估计会取代Java成为Android上的应用程序开发语言的地位。5、一个新的行业出现,行业就会有新的机会,方向没有定论。需要很多开拓者去尝试,去探索,最终找到出口。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很难说。但是,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PC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直到21世纪初WindowsXP的发布才得以大规模普及。2015年达到顶峰,时间跨度为35年(1980~2015)。智能手机构想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包括WindowsCE、黑莓等,2007年在iPhone上取得突破,2010年大规模普及,时间跨度为(2000~2010)。可见,产业发展速度正在加快。智能手机从iPhone发布到大规模发布,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开发基本停止,近五年来也没有什么大的新功能。在CPU中加入NPU只是一种尝试。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否确定,至少华为走在了产业的前列。开始探索无人区。现在正在孕育新的机会,悄悄地发展,寻找最好的发展路径,就像电子不知道阻力最小的地方一样,只会寻找距离最近的阻力最小的方向。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我个人认为电脑、手机、很多可穿戴设备、家庭智能设备太复杂了,太多了。它们确实提升了很多体验,但使用起来并不聪明。一个统一的系统可能会出现。但感觉这个行业还不够大,无法诞生一个主流操作系统。作者:Stitch编辑:陶佳龙来源:https://www.cnblogs.com/StitchSun/p/1288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