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物流业连接生产、流通、流通、消费,是打通供应链、协同产业链、打造价值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12月17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第二届全球供应链数字经济峰会暨2020中国双链年会上表示,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发展迅速。动能转换和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走在前沿,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更深刻地改变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和发展方式。双循环“大动脉”受阻“物流业虽然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但长期以来产业规模小、散、弱,近90%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规模小。小微企业,导致行业内企业协同合作困难,信用体系缺失导致融资难、经营效率低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区块链应用分会秘书长潘海红对《链新》表示。百联汇创始人、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辛鸿锐认为,受经济结构、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制度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物流整体效率偏低。除了占GDP比重高、物流绩效指数(LPI)水平与我国现状不匹配外,还存在社会库存水平高、产品周转慢、资源资金占用严重等问题。“物流效率低下,不仅增加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也造成了对社会资源的巨大占用。”辛鸿锐介绍,中国70%以上的货运量是公路物流,车辆空驶率超过40%。货运车辆的油耗和污染排放道路占用道路空间大,对环境、能源消耗、交通基础设施等负面影响巨大,全社会为此承担了巨大的隐性环境成本。此外,物流行业的另一大痛点是整合度低。据近年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公路物流企业超过750万家,平均每户仅拥有1.5辆货车。企业规模小,前20名企业市场份额不足2%,集中度仅为1.2%。95%以上的行业是个体运输者,90%以上的运力资源掌握在个体经营者手中。辛鸿锐对《链新》表示,除了物流企业数量众多、小而散外,我国物流业整体缺乏协同,物流信息共享开放不够,“信息孤岛”现象突出,物流仓储业在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碎片化,弱现象。同时,物流企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仓库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互通,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物流体系。潘海红对《链新》表示,物流行业可以实施物流产业联盟、物流溯源物流金融、物流电子单证、物流信用体系建设,改变行业大而不强、协同难、信用难、信用难的局面。融资。、效率低等电流问题。区块链技术的机遇与挑战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区块链在我国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依然十分巨大。《2020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区块链应用蓝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区块链将与实体产业相结合,超过32%的落地项目将涉及物流和供应链领域,说明物流和供应链领域仍是最受关注的领域。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2020年中国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区块链平台总价值约为4.5万亿元,较2019年的1.7万亿元大幅增长。潘海洪认为,制约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物流业。一是物流行业是传统行业,从业者对区块链的认识不足,不清楚如何与区块链结合;二是物流行业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完成,缺乏区块链应用的基础条件;三是区块链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行业内尚未出现标杆应用场景,缺乏示范引领作用。“一些企业和项目利用区块链来追赶潮流,传统互联网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得不使用区块链技术,这实际上导致了更高的成本,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潘海洪说。潘海红认为,实体行业企业应用区块链最关心的是数据上链后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第一,需要通过隐私保护技术打消企业上链后数据安全的顾虑;二是要从小场景做起。实践让企业以低成本实现区块链带来的价值;三是行业协会牵头,组织行业龙头企业针对部门场景建立行业级区块链联盟平台,以第三方方式推广区块链。联盟平台的形成和治理机制、价值分配机制的落实。辛鸿锐告诉《链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区块链的应用已经从单纯应用于比特币系统的底层技术,延伸到包括物流在内的诸多领域。用好区块链这项新技术,需要从底层技术和设备上进行创新,从应用场景上进行突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区块链将从根本上触发和推动新一轮变革——信用革命,让物理空间的信用在信息空间得到体现。区块链不是孤立的技术,而是不断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芯片等技术结合,共同带来物流行业的变革。何黎明表示,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物流追踪、行业溯源仍然是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区块链最广泛的应用场景。其中,区块链技术作为物流和供应链金融的必备技术之一,能否帮助行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此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大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力度,合理授信额度。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融资后,以垫款形式向上下游企业支付现金,减轻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和融资成本。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存货质押等方式融资。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适当降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据安联科技市场总监李一鸣介绍,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金融领域最有效的应用是应收账款电子凭证。通过电子凭证的拆分和流转,实现信任从核心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实现信任外溢。“在上述过程中,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货款到期时,业主发送付款申请进行付款审批,这时候就需要调用链上的智能合约来触发银行的细分规则。基于每个业务方在银行都有一个与区块链地址绑定的账户,银行账户的自动转账可以实现运费的自动结算。”李一鸣认为,目前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正处于从落地到成熟的过程中。“中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非常大,2019年整个市场规模达到了2.1万亿元。但在没有区块链技术介入的传统商业模式下,其增长速度并不快,甚至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当区块链技术融入供应链金融后,整个情况就变得很不一样了。”李一鸣认为,今年是很多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产品落地、应用价值得到证实的一年。链金融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三年将保持非常快的增长速度。到2023年,整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6.1万亿。“这意味着与传统模式相比,区块链技术的加入让市场规模增加了10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