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机器人如何边喝咖啡边做心脏手术?

时间:2023-03-20 19:45:03 科技观察

“两三年前,我看到美国医生端着咖啡坐在手术室外。他们只需要移动遥控摇杆,就可以轻松完成手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今天能做到。”这个场景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实现的。”3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俊波教授及其团队完成了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海南博鳌超级医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  术后,他对第一财经记者开玩笑说:“我今天连铅衣都没穿,手术轻松多了。”》男性,60岁,冠心病十余年,冠脉造影示患者前降支中段弥漫性病变,累及第一对角支,手术需要双导丝保护技术  不同于传统冠脉介入术需要医生穿着20多公斤重的铅衣站在术者旁边坐床几个小时做手术,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解放医生的身体和双手。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30分钟,效率很高。  “我觉得这代表了未来手术的一个方向。”葛俊波院士在手术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介入治疗最重要的是精准化和规范化,这样无论患者找哪个医生,都能得到放心的治疗,而且治疗效果不会差。”受医生水平差异的影响,手术机器人可以很好的解决标准化的问题。解决手术标准化问题  作为首次机器人手术,本例情况较为复杂,具有挑战性。PCI治疗患者  第一财经记者在手术现场看到,葛俊波院士坐在手术室旁边的控制室里,远程控制床边机械臂,控制手术室中的导丝模块。机器人卡匣通过操纵杆,分别送入两根导丝,双导丝保护技术。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无需进入手术室,避免了激光辐射。  机器人手术更微创、更精准、更智能,美国68%的手术可以机器人辅助完成,但普及率仅为4%。配给率甚至更低。  在导丝穿过病灶的过程中,葛俊波院士采用了西门子医疗Corindus机器人technIQ智能技术中的ROR模式,使导丝能够非常快速地穿过复杂的病灶。球囊预扩张后,他可以微调支架系统的位置,通过控制台触摸屏上毫米级的步进模式精准释放,使支架正确覆盖病灶。  他还表示,虽然在机械治疗的操作上还有改进的空间,但中国在机器人介入治疗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技术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这种介入机器人还可以远程控制。这意味着,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医生无需亲临手术现场,即可对整个手术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中国介入治疗市场潜力巨大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指导下进行非直视诊疗的新兴学科。治疗方法之一。中国介入治疗患者数量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据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统计,未来5年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人数有望达到300万。  中国庞大的介入手术市场大门正在加速打开。  “以干预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重要手段。”葛俊波院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可以预见,介入医学产业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乐城博鳌海南国际医疗旅游先导区(以下简称“博鳌乐城先导区”)副主任刘哲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医疗器械产品将享受零关税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引入乐城后,审批流程也将加快,并受益于乐城的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申请政策,可允许临床使用小样本数据作为注册凭证。“  去年4月,“博鳌乐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创新中心”在博鳌乐城先行区揭牌。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临床治疗系统副总裁朴正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手术机器人的临床推广仍面临挑战。“最大的挑战是市场注册。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技术产品,我们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数据来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他说,“另一个挑战来自于中国机器人相关产品的准入不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各企业和行业专家尽快建立标准。”  另一方面,这种新型处理设备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内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手术机器人是医疗领域的一大创新,其应用前景毋庸置疑。但设备成本仍相对较低目前价格偏高,手术如何收费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设备广泛推广前解决。  放眼全球,IntuitiveSurgical的达芬奇手术系统是率先打开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市场的公司,该公司去年也成为市场表现最好的医疗科技公司之一,股价较去年上涨近40%今年,IntuitiveSurgical也在为其下一代达芬奇机器人寻求更多的适应症。  目前,包括美敦力和强生在内的医疗器械巨头都在积极部署手术机器人。  但是,COVID-19大流行已经全球范围内非紧急手术数量大幅减少,这也影响了企业盈利。TitanMedical去年第四季度亏损达2060万美元;IntuitiveSurgical去年整体销售额下降2.7%。虽然今年手术数量减少逐步恢复,公司预计将继续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去年下半年。葛俊波院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看来我们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比疫情前多了。”  标准化的介入治疗需要手术机器人的协助。手术机器人市场广阔,目前渗透率普遍较低,但全球市场规模将在10年内翻两番。中国的基数较低,普华永道(PWC)预测中国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全球增长速度。  总体来看,国内医疗器械巨头已经开始布局手术机器人领域。国外医疗器械巨头也在关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发展。2020年7月,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华科精密获得美敦力数千万投资。  去年12月,国家放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挂牌。葛俊波院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进入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