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写2018物联网发展趋势系列18篇。我已经想到了两个主题。物联网发展趋势系列第十六篇(2018年)介绍了物联网设备将与业务流程融合的趋势,但是物联网设备如何与业务流程融合?在发展初期,物联网设备与业务流程的融合模式会通过事件响应模式来实现。机器代替人的三个阶段,无论是自动化、信息化,还是物联网,其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未来有更多的机器代替人的工作,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完善的需求的驱动。而机器替代人类的工作也在逐步完成。在商业和工业流程中,机器对人的替代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某个环节或某个步骤,人的操作被机器替代。例如,机器人的使用最早是在不适合人类工作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如汽车的喷涂过程),重复性的简单操作。在发展初期,只是部分环节被机器取代。整个操作环节以人为主,机器处于辅助环节。在自动化上类似于早期的现场控制,在信息化上类似于早期的ERP。第二阶段:在工作过程中,机器处理的比例增加,只有一些需要人判断的点由人来完成。例如,富士康曾计划用大型机器代替人工,但有些环节,如将CPU安装到主板的过程,仍然需要人工完成;类似的自动化相当于开发了DCS系统,大部分运行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系统,当中控室监测到需要特殊处理的事件时,由人工完成;而在信息化方面,类似于一些商业智能的应用,比如APS,高级计划排程系统,系统根据设定的规则自动生成计划排程,人们使用APS主要是对计划排程的确认,而当有一些异常,APS会发出警报,让人处理。第三阶段:所有工作环节全部被机器代替。只有少数系统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一些航天器,这是由机器自己完成的。大多数物联网应用将进入第二阶段。经过9年的发展,物联网大致处于第一阶段。在某些环节,它会部分代替人的合作;未来将进入第二阶段。比如,过去火热的智能家居主要以智能单品为主,智能单品只是在某个环节代替了人;而最近流行的全屋智能,强调的是场景,而场景下的智能是绝大多数已知的场景设置。之后由全屋智能来处理,对于一些未知的场景,智能家居会由人来设置。随着技术的应用,物联网设备将潜入商业场景。业务场景从设备获取数据,为设备设置阈值。在阈值范围内,机器将对其进行处理。超过阈值范围后,业务流程会抛出异常(事件)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特殊场景由人来处理。从第二阶段开始,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将被整合到业务流程中。机器会处理可以监管的事情,人类会处理不可监管的事情;机器将处理标准化的流程和产品,而人类将处理非标准化的流程和产品;机器处理确定性事务,人类从不确定性事务中走出来。业务流程中人与机器之间的接口是事件处理系统。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更多以前没有的规则被融入到规则中;不确定性交易规则改进为确定性原则,机器处理交易的比例逐步提高。当所有流程的规则和原则确定后,就可以尝试由机器来处理整个流程。我们仍处于第二阶段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