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AI战“疫”,偶尔小尴尬背后,终极护城河现形

时间:2023-03-20 11:44:39 科技观察

AI战“疫”,偶尔的小尴尬背后,终极护城河的出现,科技在此期间迎来大爆发。1月底,猎豹移动联合猎户星空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了智能送货服务机器人豹小迪。据介绍,猎豹快递可以根据医院的需要,投递化验单和药品,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医护人员在途中被感染的可能。2月2日,京北综合交通枢纽清河站应用百度AI多人快速体温检测解决方案,1分钟内可同时通过一个通道200多人并实现体温检测。此类攻击不胜枚举,其中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五小强”人工智能国家队的表现尤为抢眼。对此,蓝鲸TMT齐智英与疏乐进行了交流,品道认为:通过这次疫情,可以有效检验当前人工智能的有效性,发现问题,进而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协作,以及在实景应用上的突破,不仅仅是无人机喊话、戴口罩等土气黑科技。尤其是智慧医疗场景,这次巨头出击,但似乎主要用于比较简单的初步筛选。至于测温,本质上算不上人工智能,只能算是一批流水线作业。例如:1月29日,阿里云宣布,在疫情期间,将所有AI算力免费释放给全球公共科研机构,以加速研发针对这种新型肺炎的新药和疫苗。2月12日,阿里安全上线“AI防疫工程师”系统,具有实时精准体温测量、口罩佩戴识别、高危人群预警追踪等功能,可在园区使用、写字楼、商场、地铁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场所快速部署。此外,达摩院与阿里云合作开发了一套全新的AI诊断技术,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AI可以在20秒内准确解读新冠疑似病例CT影像,分析结果准确率达到96%,提升显着。诊断效率。腾讯也不甘示弱,也在疫情中开始寻找深度场景的可能性。春节期间,腾讯云人工智能产品团队联合腾讯医典、腾讯政务、腾讯云通信产品团队紧急上线“政务联络机器人”。其核心功能包括疫情防控联络和疫情问答两大业务。据了解,该机器人将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提供疫情防控辅助服务。加快疫情防控信息采集工作效率。据工信部6日披露的信息,百度、商汤科技、中电11、海康威视、深思科技、云从科技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赋能热像仪可大幅提高测温效率和异常体温检测准确率,基本实现无人监管的公共场所智能体温检测。此外,问诊机器人、消毒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测温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装备也投入战“疫”。人工智能集中发力抗“疫”,是否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可能?也许,只是想多了。在这次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是多在浅层。比如智慧医疗场景,这次是巨头出击,但似乎主要是用于比较简单的初步筛选。未来人工智能企业需要根据场景做更多的深度绑定,同时也要考虑极端条件下应用的可能性。所谓极端条件,就是像战“疫”一样的当前条件,是对人工智能和各种智能的认可度的考验。一些人工智能在极端环境下会失效。比如在戴口罩的环境下,人脸识别进入小区,进入电梯到达楼层等智能物业,都有被扇耳光的痕迹。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场战“疫”给人工智能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如何更好地切入场景,尤其是人类无法企及的极端场景,是关键。人工智能。终极护城河。张树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家,互联网与游戏行业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