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运营商拥抱SD-WAN的正确姿势

时间:2023-03-20 10:20:38 科技观察

SD-WAN是一种新兴的服务形态,将日益成熟的SDN技术应用到广域网传输中,提供可管理的虚拟网络,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流量调度,网络部署简单,运维成本低。开辟了网络应用新蓝海,成为运营商2B业务的新宠。那么,目前市场对SD-WAN的接受程度如何?您如何看待不同的SD-WAN技术实现方式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运营商在SD-WAN方面有哪些实践,应该如何拥抱SD-WAN?对此,在近日举行的“2019SD-WAN产业发展论坛”上,中通邮电咨询设计院智能网设计院总工程师马继春在接受C114专访时为我们进行了解读。市场热度持续攀升。SD-WAN以多虚拟隧道、安全、策略驱动服务、弹性路由、敏捷云迁移等技术重新定义开放广域网架构。SD-WAN包括三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一是企业站点互联互通;二是数据中心互联互通;第三,多云互联。目前,SD-WAN市场热度越来越高,客户接受它的积极性也在持续高涨。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19-2023年,全球SD-WAN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8%,到2023年,全球SD-WAN市场规模将达到52.5亿美元。美元。“未来SD-WAN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马继春认为:“用户之所以对SD-WAN有如此大的热情,是因为SD-WAN被提出来作为一种软件定义的广域网,反映了对传统WAN的一些期待——包括更低的成本,但不牺牲性能、分支组网简单、网络部署周期缩短、关键应用性能有保障、平台实时监控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更多的网络连接方式、满足业务上云和上云服务、更强大的安全性能等。”简单的说,在企业IT技术云化的过程中,企业特别希望网络能够像IT的计算能力一样随时接入,智能化便捷接入。因此,网络应该向智能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用户对广域网的需求,SD-WAN在其中潜力巨大Overlay与Underlay的结合由于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很多阵营都在加入SDN-WAN的行列,但不同的细分领域和用户有不同的看法对SDN在广域网中应用的理解,导致了Overlay、Underlay等不同的SD-WAN实现。“SD-WAN的未来一定是Overlay和Underlay的结合。”从联通的角度来看,其实只要通过自动化的方案解决广域网用户的痛点,就可以作为SD-WAN。对于广域网解决方案,两者的结合必将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业务体验。例如,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实践中,很多用户需要双线转发,即在接入设备上,一条是MPLSVPN线路,一条是OverlayInternet线路。在这种情况下,Overlay线路的补充接入使得Underlay网络能够快速开通和灵活调整,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业务体验。在网络保障方面,比如中国联通Underlay网络的自动化就非常好。通过自动调度API,支持用户智能选路,延迟最短,为用户提供双平面保障。因此,在上网段上,可以通过API调用来保证上网段的QoS。这样,可以将Underlay的业务保障和Overlay的快速开通、灵活组网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业务体验。各种技术实现方式和相应产品的出现各有特点,但归根结底,只要能解决用户痛点的SD-WAN技术和产品就是好技术和产品。对于运营商传统业务的延伸和演进,马继春认为SD-WAN将取代传统的MPLS。最初,SD-WAN可能是MPLSVPN的替代品,但现在看来,SD-WAN将成为MPLSVPN。进化方向。SD-WAN与MPLSVPN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SD-WAN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会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对于替代组网业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中国联通作为运营商来说,SD-WAN的发展方向与其网络的演进方向是一致的。“中国联通提出云化、极简、智能、开放四个演进方向。网络云化通过网络设备虚拟化、云网协同实现,网络极简通过骨干网融合、智能城域网实现。SDN和意图——驱动实现网络的智能化,通过网络可编程性和客户自助服务实现网络的开放性。从这些演进方向来看,SD-WAN实际上是运营商传统业务的延伸和演进,而不是简单的替换。”事实上,中国联通早已向基于SDN的广域网和规模化产品服务方向演进,推出了云组网和SD-WAN智能专线两大广域网产品。云组网是中国联通于2018年推出的广域网产品,具有实现多云快速连接、用户自助服务、带宽按需等技术优势。SD-WAN产品是广域网SDN的标准模式,可为企业提供灵活调整、混合接入、自助服务订购等组网服务。与5G结合,开放生态合作共赢此外,5G的快速发展也让SD-WAN的发展如虎添翼。在马继春看来:SD-WAN与5G的结合将成为大势所趋。5G作为SD-WAN承载的接入方式,契合了用户快速接入的需求。中国联通SD-WAN智能专线产品目前正致力于将5G的快速能力与SD-WAN终端接入相结合,实现便捷的网络接入。此外,5G还提供了MEC的能力,也可以为SD-WAN提供更好的转发路径和服务体验。同时,没有开放的产业生态,SD-WAN的优势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马继春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有独特能力的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的特点,实现合作共赢。目前,国内一些厂商已经在产品上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厂商加入到SD-WAN智能专线的生态建设中来,共同推动SD-WAN产业的发展。”相关阅读:Telstra计划2024年关停3G网络用户占比13.3%中国移动推出四大保障服务用户多渠道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