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WWDC2020于6月23日在线举行,本次开发者大会并没有发布太多的硬件产品。不过,macOS的新版本macOSbigSur仍然吸引了很多关注。坦白说,这次的版本更新实在是太震撼了。这可能是苹果近10年来的第二次颠覆性变革。上一次是2013年的iOS7,开始全面扁平化,引发了设计圈的“扁平化拟物大战”。从系统连续性的角度来看,AirPods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无缝切换,不同设备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一个明显的事情就是苹果推出了macOS的“iOS化”,所以回归设计,这次的升级对设计语言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全局设计调整(面向iOS/iPad)拟物化设计风格又复活了吗?降低视觉复杂度——简化布局结构,重塑反馈设计信息提取效率进一步优化。整体设计调整。基于IOS的macOS。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从诺基亚(或者安卓手机)换iPhone之前,动力很爽~,漂亮的外观让人第一眼就爱上,迫不及待拿起它并立即玩耍。现在我给你一个选择,让你切换回Android手机。不管那款手机再漂亮再漂亮,我心里的第一句话很可能是:“XXX手机很棒,但离不开苹果生态!”(我有这种德行,我试了N次回来了哈哈哈哈。)这大概是苹果在系统整合层面的努力,更加注重生态的维护,在不同设备之间寻找更多的场景,产生更多的连接。从设计上来说,基于iOS的macOS对iPhone用户更友好,操作习惯相同,无需在mac和iOS之间来回切换。其实在MaterialDesign的实现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做法。Chrome全面的MD让整个设计语言可以运行在移动设备和个人电脑上。1、控制中心/通知中心和dock新的控制中心完全继承iOS基因。可以看到继承了iOS/??iPadOS的语言,UI和交互几乎没有变化。集成系统一致性的初衷很好,目前的情况,不得不说更多的是依赖物理键盘(或者touchBar)来调节亮度和声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整合(会不会是过度解读,可能大家想继承)。从苹果对产品的最终目标来看,可能会在硬件上取消物理控制按钮,或者优化touchBar来控制必要的属性(也有传言称这是在为macOS的触控版做准备)。同样的iOS通知中心(说实话,用户的实际桌面可能没有那么干净,真担心电脑端不常使用的通知中心会被乱七八糟的文件夹弄得不堪重负)2进一步强调沉浸式氛围的整体设计最令我欣慰的是菜单栏的进一步优化!我模拟了草图里的效果(不是严格模拟),大概得出结论是背景模糊值增加了,填充透明度降低了。达到了现在的效果。从感官上看,这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从层次整合的角度来看,这是苹果设计上的一大进步。它通过光影等自然界的隐喻抽象设计,减少刻板的等级划分,这也符合AlanDye(AppleUserInterfaceDesignAssociate)的理念。总裁)“深度、阴影和半透明度用于创建层次结构”。拟物化设计风格再次复活?除了壁纸,图标是最吸睛的变化!不用说,基于iOS的图标规范的限制,以及“新拟物化”的首次出现。新拟态的出现,是对这个时代获取信息枯燥感的一种厌倦感和反抗。比如:当你日复一日穿着基本款T恤的时候,一定会向往印花T恤,不管你多大年纪。成熟有型哈哈哈哈。△左图为新拟态,右图为MDicon设计中植入的全新设计理念,更突出表现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状态,注重光线的变化以及阴影和厚度,尤其是光影。细看每个图标,严格按照同一光源(前顶灯)进行设计。不过话虽如此,这套图标是否成功还不好说,几个明显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1.易用性和美观性的平衡。新的拟态更注重光线的细腻,但对信息的有效呈现影响很大。有了一定的折扣,这块苹果在权衡决策下放弃了一点美感,增强了有效的信息传递。△图片来源dribbble2。团结对于一个生态来说,最理想的就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与扁平时代的图标相比,新的模仿风格明显增加了第三方开发者的难度。这种难度很可能会对设计资源不多但又想好好开发应用的创业团队造成一定的打击(换句话说,有一份设计外包的工作也不错哈哈哈哈)。一般来说,优点和缺点同时存在。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不是吗~下图是这次改版中我比较喜欢的几组图标。降低视觉复杂度,简化布局结构。从HIG官方介绍中,着重提到了sidebar。翻了一下,原来布局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10.15的上下段左右分栏的方式会有一些误区:全局action控制当前attempt的交互???也可以从层级关系上勉强是有道理的,但是太牵强了,尤其是前进后退按钮在所有文件上存在这么久的蜂蜜布局。层次分明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降低了视觉复杂度。使用当前的列表视图,基本上不需要前后移动。另外要提的是设计师可以思考的问题,下一代的模糊效果——渐进式模糊。这种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虚化包括阴影/反射/穿透,还有光源/角度/环境等要同时考虑,不再只是黑色/透明(有兴趣的可以用sketch模拟一下或者留言讨论讨论~)。重塑反馈设计人脑需要一个提示来识别物体,我们称之为反馈设计,这是人机交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按钮还是有阴影的原因。然而,这个版本的macOS工具栏图标失去了它们的形状以消除视觉复杂性,因此重塑后的反馈鼓励操纵。对于设计师来说,不要害怕淡化所有选项,并不是每个按钮都需要有形状。只要你设计足够多的可以点击的反馈,比如当用户悬停在表面上时,可能会有更丰富多彩、更有趣的动画,并尽可能去除视觉复杂性。进一步优化信息抽取效率。本次升级除了优化设计外,safari的变化也足够喜人。通过tab快速知道当前网页内容的功能真是喜人(虽然我记得以前Yandex浏览器就是这么干的哈哈哈哈)。可以预测时间地点的苹果地图:悄悄的说,感觉苹果越来越像腾讯了。一些小微企业的创新功能,在用户喜欢的情况下被购买或复制。有一种垄断的感觉。想想悲伤的AlfredAndworkflow就是这样的缘分。综上所述,macOSbigSur的升级可以说是苹果对未来的进一步探索。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有几点值得学习:一个完整??的设计语言的概念嵌入到实现中,无论是对现实生活的隐喻(光影)还是高度提炼(材料设计),你永远要有宏观的眼光,不要一两页就谈英雄~UI/UX的本质是信息的规划和整理,必须保证用户的提取效率。预期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包括我自己,在设计的时候通常只沉浸在界面中,而忽略了界面中的交互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