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被指责痴迷于概念,无视消费者的未来或死亡。虽看似家业依旧红火,但门外却时时传来“造反”“革命”之声,令府中人不解:看来生活要变天了,究竟会发生什么?将来会发生吗?互联网的藤蔓任性地绕着电信网络的栅栏乱窜。KIK的CEOTedLivingston一句“KilltheSMS”,让KIK??等手机通讯录软件风起云涌。用户只要在手机上安装这类软件,就可以随意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发信息,运营商根本不愿意接受。要一分钱的短信费。“摆脱短信”只是第一步。业界的口号是:“先去掉短信,再去掉电话”。想一想,如果手机制造商在手机上预装Skype之类的软件,甚至提供功能键,让人们一键拨打VOIP电话,未来电信运营商的电话费会增加多少?尽管IT、互联网和通信厂商对电信运营商长期的产业控制仍心存戒心,暂时不敢太过“放肆”,但各地思潮汹涌:放弃电信运营商,他们快被淘汰了!事实上,电信运营商自己也很清楚地看到了危机,并且正在为之进行艰苦的探索。除了传统的电信业务,他们还打算尝试互联网内容和平台,拓展非管道业务。业内人士对此普遍不看好。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微博)表示:“大部分电信企业的基因,是做不了非流水线工作的。”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培养未来人才。物联网等创新业务,搜狐CEO张朝阳对此评价:“互联网时代的国营体制和运营商的思维语境都是错误的,我真的很鄙视这些看不懂的词:物联网、三网融合......整天沉迷于这些事情,而不考虑消费者在做什么“。外界评论称,电信运营商不能指望语音、短信等传统通信服务,因为它们将被新技术颠覆;电信运营商也不能指望新兴的互联网业务,因为他们缺乏这片热土的“基因”;电信运营商连物联网等未来的服务都指望不上,因为这就是“下流”……反正按照别人的看法,电信运营商反正是死了。做一个极端的推论:如果电信运营商真的倒闭了,世界会怎样?答案是:世界不会怎样。用户只关心能不能正常通话和上网。至于渠道是基于电信网络还是互联网,他们根本不在乎。至于其他IT、互联网企业,只会兴致勃勃地“打土豪、分地盘”,瓜分原本属于电信运营商的蛋糕。为了庆祝“革命”的胜利,他们甚至会写一篇像鲁迅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那样的文章《论电信运营商的倒掉》,然后告诉世人: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所以,电信运营商的未来,根本不能靠别人指路。没有人会关心他们未来是死是活,除了他们自己。电信运营商有没有前途,不在于听别人的,而在于自己的理智。他们迫切需要想清楚几件事:是否要拓展互联网等非管道业务?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Sun创始人麦克尼利曾说过:“我告诉每一家电信公司,要么你成为互联网公司,要么互联网公司成为电信公司。”事实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取代电信业务。电信公司一再被告知不要越位,不要上网,因为那不属于你。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这又是一个谁来整合谁的问题。电信运营商即使拓展非管道业务,基础也是网络带宽,这是互联网企业绕不开的最后一道坎。但在电信运营商无底洞般投入资金于3G、4G、WiFi、光网络建设的今天,那些互联网理论却在告诉大家:带宽流量应该贬值,应该低价甚至免费提供.今天的现实是,当用户拿着利润率高达60%的iPhone4,每天在线上从AppStore购买各种应用软件时,电信运营商就在一旁做“直播雷锋”,因为用户正在使用WiFi免费上网。.产业利润正在加速从电信运营商向互联网企业转移。电信运营商都知道,依靠电话和短信的好日子肯定要结束了,但他们新的未来在哪里呢?这无疑是一个需要电信行业理论创新的时代。遗憾的是,支持互联网发展的理论数不胜数,而变革时代的电信业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新理论;许多互联网理论被认为是电信行业的新理论,没有任何歧视。他们不明白互联网行业其实也有自己的利益,把“革命者”论当成了“革命者”论。走得越快,死得越快。未来从来不是预先确定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在家庭仍然富裕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有时间重新规划自己的命运。虽然“电信运营商会死”的说法随处可见,但有一种消亡叫做挂掉,也有一种消亡叫做涅槃,电信运营商可以做出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