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进入互联网领域想要创业的人,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如果腾讯抄袭你,你会怎么做?”这也暗示了互联网领域“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竞争。以下是知乎上精彩回答的整理。首先分析一下腾讯的战略@江南刀客:我觉得应该从分析腾讯的战略开始。要做IM,跟QQ一样的套路,加班到死也超越不了腾讯。腾讯可能会模仿你,但如果你的商业模式不是腾讯的主要战略方向,你仍然可能在夹缝中成功。或者即使腾讯跟进,如果不是整个腾讯集团层面的核心业务,那这支队伍可能也不会太强大,你的先发优势还是很有机会让你在对抗中占据优势跟腾讯的非主力。腾讯的核心利益是IM,现在最重要的是平台化的SNS,总要坑人。所以像微信击中了腾讯最敏感的地方,微信是腾讯必须要做出来的产品,马化腾必须重金投入才能跟你拼。腾讯对开心的投资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一种防御。但是比如说电商,我觉得腾讯虽然也很重视,但是还没有决定要不要全力以赴。至于团购,一开始腾讯也不是很看好,所以选择了寻找本地的渠道合作伙伴。其次,这些可能是您可以做的事情。专注技术,保持警惕@冯明鹏:这个问题就像十年前VC问软件公司,如果微软也做了你会怎么做。谷歌给出的答卷就是最佳答案。技术的质变永远是最重的筹码。专注于技术,保证代码质量和程序稳定性,在前期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创业阶段的模式创新本身就很容易被抄袭。对于事物,技术创新可以让你走得更远。时刻保持警惕,不要重蹈之前死在微软(腾讯)手上的公司的覆辙(比如Netscape被绑在微软的系统上死了,谷歌选择谈判Firefox预装协议)在微软之前)。找出大公司背后的盲点。大公司转型缓慢是一个通病。比如摩托罗拉不愿意放弃自己在模拟手机上的优势,导致数字手机来了就被对手有机可乘。诺基亚也不愿放弃其封闭的Symbian平台,导致智能手机时代失去了行业领导者,更不用说微软了。软件收费模式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GoogleDoc等软件可以借此蚕食其市场。IT行业某类产品的龙头一般占据60-70%的份额。总有你生存的空间。如果你做不了领导,那你就乖乖拿下剩下的份额。市场细分和垂直领域都是办法。换位思考,走差异化竞争路线@Kenneth:在强大敏捷的对手面前,无论你做出多少特征,都有可能被抄袭。所以单靠功能是无法生存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差异化竞争。只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差异化竞争。我们也以腾讯的微信为例。微信走的是熟人社交的思路,所有的功能都是为了方便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是它的产品主旨。那么如果我做一个优化陌生人社交体验的产品,腾讯能复制吗?不能!为什么不行,因为基因不一样,不可能复制到微信里。于是,沫沫和邂逅就诞生了,并且活得还不错。如果腾讯要靠微信干掉陌陌,那肯定会把微信熟人的社交体验搞得一团糟,得不偿失。所以,微信无法处理陌陌。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基本特征不相容的特征是差异化。选择垂直领域@曾奇:不做内容,不做产品。腾讯要插手,花一笔钱买版权,分分钟秒杀你。如果是功能创新的产品,那就无所谓了。大概率腾讯跟进的时候,市场规模已经扩大了。腾讯跟着你抄,还是你们都是从国外抄的,这个要分清楚。前者往往意味着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对结果有很大的期望,而后者可能意味着你自我感觉良好,但两者并不相同。小公司很难在垂直领域创业,像腾讯这样的公司很难跟进,因为用户规模太小,被他们看不起。做产品变更的决策@李江明:创业者要理性判断自己的位置。我方有100万兵,敌有5000万兵。腾讯当然要在其他地方打仗,不会用5000万大军跟你打。这个时候就要判断它会派多少兵来和你打,也就是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投入的资源有多少。兵多就避,细分渠道打差异化取胜。兵少,让他继续当老二。在变化中做出决定,始终知道自己的立场。找个VCor卖掉@Allen:在美国,VC会和创业者在关键的产品和模式上做赌注。那就是:投入资金,与现有巨头开战。虽然现有的巨头可能在几年前就被这些VC投资过,但硅谷残酷重复的工作完全是VC对盈利的追求所驱使的。对他们来说,很简单,Facebook、谷歌可能把你的功能加到他们的产品上,或者做一个类似的产品,但是对于VC来说,他们不能把钱投到这些巨头身上。也很简单,这些巨头不再需要VC的钱,他们只要用自己的资金就可以进入(或拓展)这个市场。把VC的钱放在自己手里也是很火的,毕竟你得给LP说明你的回报率。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Instagram这样的应用问世后,硅谷的风投们摩拳擦掌,给它5亿的估值,想要和Facebook赌一把移动端社交图像社交的未来。当然,高智商的马克给了双倍估值,果断拿下Instagram,断了这些资本家的心思。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的真相是,如果VC害怕腾讯/Facebook进入任何市场,为什么VC需要它?这其实是今天中国市场被BAT垄断的一个驱动因素。一个科技市场如果没有嗜血好赌的VC,这个市场最终会变成寡头垄断。结果就是VC的回报率越来越低。@王政:一旦腾讯跟风了,赶紧找风投吧!腾讯紧随其后。这不是给应用贴上了“有价值”的标签吗?这个时候你愿意投入几百万不鬼混吗?只有风一吹,云才会向上飞。当三个BAT公司中有第二个公司想做一个和你类似的产品,可以卖高价——B或A,好价——当然,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继续竞争与腾讯,欢迎继续。@金洪运:这是天使轮融资的经典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来说服BAT收购你。最后说了这么多,但是仔细想想,你的成功率真的和腾讯有关吗?@王晓:如果你是做IM的,恭喜你,成功率在0.0001%左右。即使你成功了,你也会很早就被腾讯收购。如果不是IM类,那么恭喜你,你的成功率跟腾讯无关,忘记腾讯或许是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