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短缺推高了人工智能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13薪”“15薪”甚至年薪过百万的名企不在少数。随着毕业季“春招”临近,人工智能行业将面临一场代价高昂的“人才大战”。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是一个高薪、低竞争的行业。除了企业高薪“挖角”外,人工智能行业还需多措并举,合力形成持久吸引力。人才缺口高达500万百度与浙大近日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可见目前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在高度交叉人才标准下,人才紧缺会长期存在。“物以稀为贵。”对人才的需求如此之大,当然薪水也会随之上涨。智联招聘的招聘信息显示,人工智能行业岗位平均年薪在30万-60万元之间,优秀者起薪80万元;而对于精英人才,年薪过百万的名企也不在少数。此外,不少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表示,将给予“13薪”、“15薪”等优惠条件。深蓝科技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新兴技术,人工智能行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平均而言,每个候选人将有5到10个工作机会。当前的人工智能行业是一个高薪、低竞争的行业。上海市闵行区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负责人认为,正是因为人才瓶颈是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首要瓶颈,不少企业不惜高薪挖人,甚至“抢人”。百度校企合作部副部长季祥霆也表示,当前从中小学生到高校、社会开发者的“全育人阶段”,以及“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重点各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战略竞争。很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很大,人才缺口很大。人工智能行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对此,深澜科技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跨度比较广,其中就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这些工作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深度学习功能。算法策略和数据分析是人工智能的两个核心岗位,人才紧缺。此外,人工智能产业还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如何将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与行业需求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大亚机器人公共事务经理朱正彦也强调:“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核心领域的领军人物和行业顶尖人才外,一线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数量也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说,未来Data的生产基地,在智能化的条件下,对技术工人的水平和技能的要求会更高。同时,行业特点决定了对交付工程师等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捷卡机器人市场副总裁李常表示:“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迅速渗透到城市各个场景空间。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在工商业、教育、物流、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这也需要大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多方合力引‘智’留人,‘栽好梧桐树引凤’。”除了高薪“挖人”,人工智能产业还需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持久吸引力——硬招“加码”近年来,人工智能“高地”加速崛起,如2021年前三季度,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预计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上海人工智能政策环境、产业空间、税收优惠等将不断深化。——软环境上海市徐汇区组织部副部长周晨伟告诉记者徐汇区公租房总供应量超过3200套,解决了区内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的人才安居问题。——政产学研融合不断加快。深蓝科技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王雷表示:“目前,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更多侧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而算法只是一个工具,最终目的是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兼具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珍贵和稀缺。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除了“高大上””,产品也需要“更接地气”,这些对应届毕业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王磊介绍,目前深蓝科技主要围绕自有项目、博士团队和硬件设备,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公共人工智能培训中心,与高校合作实施内部人才培养模型。将深蓝科技在机器人、自动驾驶、工业智能、大健康等领域研究的项目和产品作为实训内容传授给学生。此外,李畅还提到,为加快人才汇聚,捷卡机器人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成立了“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智能装备联合研究中心”等共建机构,因此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将工业设计、产品研发、技术研究和智能制造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颠覆性创新,全面推进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