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滴滴在滑铁卢的第一次测试就失败了,自动驾驶是个好市场吗?

时间:2023-03-19 01:23:02 科技观察

道路交通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科技时代,人们对??自动驾驶寄予厚望。毕竟现在人们都被堵车、交通事故、尾气污染、停车难等问题所困扰,自动驾驶在今年特别火爆。现在百度、高德等巨头纷纷布局自动驾驶。近日,滴滴还在上海测试了自动驾驶技术,并请来了央视主播全程直播。但这次试运营并不顺利。滴滴首次在上海滑铁卢进行自动驾驶测试,让不少人对自动驾驶产生了质疑。自动驾驶技术无疑将重塑未来的出行方式,但我们距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很遥远。有多远?作为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在自动驾驶赛道的胜算有多大?滴滴自动驾驶试水滑铁卢面临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驾驶无人驾驶路测并上央视新闻播出。但由于阴雨天气,摄像头和雷达都受到了雨水的干扰,司机不得不多次接管方向盘。在长途测试中,甚至出现了紧急刹车、猛打方向盘的现象。在53.6公里的行程中,滴滴自动驾驶车辆遇到了跑偏、显示重叠等问题。可以说是遭遇了滑铁卢。从这个评价来看,滴滴的自动驾驶技术只能在简单的场景下运行。在行人、车辆等复杂场景下,仍然高度依赖于驾驶员的操作。按照工信部自动驾驶分级标准,滴滴在本次运营中的技术表现勉强达到L3标准,距离L4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事实上,早在2016年,滴滴就成立了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并在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等领域建立细分团队。2017年3月9日,滴滴与优达学城邀请全球技术人员在硅谷挑战无人驾驶算法,并于当天宣布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研发自动驾驶和大数据技术。经过一年的技术积累,滴滴于2018年在美国加州获得自动驾驶测试批文,开启了国内自动驾驶路测计划。不过,自动驾驶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目前滴滴的技术显然达不到要求,但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滴滴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次测试中,滴滴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为沃尔沃C60车型。一辆车的成本大约是30万。除了车辆成本,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配备64线激光雷达、16线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还有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这些设备远不止车辆。目前,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在100万元以上。除了汽车本身的成本外,人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团队有200多人,每年人工成本超过1亿元。尽管围绕自动驾驶的热议不断,但迄今为止融资情况并不理想。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仅从软银的投资中融资5亿美元。不过,与堪称“碎纸机”的自动驾驶行业的烧钱需求相比,5亿美元并不能长久。其自动驾驶业务最终的资金来源还得靠滴滴自己。深陷亏损泥潭,滴滴为何坚持自动驾驶?对于过去6年亏损500亿元的滴滴来说,自动驾驶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困扰下,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盈利能力遥遥无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滴滴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动驾驶呢?1、滴滴进军自动驾驶行业,自然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看中了自动驾驶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54亿美元,2020年有望突破60亿美元,2035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5400万辆。除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政策也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今年年初,十一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智能汽车列入顶层发展规划,随后3月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公布。作为网约车巨头,滴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2、在滴滴之前,百度和高德已经进入自动驾驶赛道。今年4月,在百度Apollo开放平台发布三周年之际,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百度地图和百度APP智能小程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通过国家级应用向公众开放。同月,高德地图与国内自动驾驶代表性企业AutoX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在上海向公众开放体验。6月,高德与自驾游公司文远知行达成合作,面向广州市民开放自驾出租车运营服务。前面有百度,后面有高德。从4月下旬到现在的70天时间里,这两家出行平台都密集开通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滴滴此时入局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滴滴的网约车业务已经被高德分流。如果此时不进入自动驾驶,那么滴滴未来的处境就很危险了。而且,如果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会分流一部分用车需求,首当其冲的就是现有网约车巨头滴滴。滴滴入局,也是在为自己谋划。3、滴滴的网约车业务已到天花板,还需发挥想象力。就滴滴自身的业务情况而言,滴滴的网约车业务已经达到天花板,正在向其他领域拓展业务。目前,滴滴已陆续将业务拓展至外卖、跑腿、社区电商,意在解决自身网约车业务见顶的困境。自动驾驶技术与网约车业务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升滴滴的想象力,拓展未来的产业线,比如备受期待的无人出租车业务。滴滴若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有所建树,也能在无人出租车业务上抢占先机,在未来的无人出租车大战中比其他平台更有优势。4、滴滴入局自动驾驶也在为上市造势。目前,滴滴处于上市初期。此次在上海试运营,旨在向首都讲述其自动驾驶的宏大故事,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实力虽然不足,但关键是不能缺席。痛点无法解决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有百度,后面有AutoX、文远知行、AutoX、滴滴。如今,自动驾驶赛道上各方势力纷至沓来,人人都想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大咖。展示你的技能,但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距离自动驾驶真正投入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会有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毫无疑问,最后的蛋糕一定是掌握在豪门手中。那么滴滴到底能占据多少市场呢?事实上,在这场以技术为主导的竞争中,滴滴也并非完全没有优势,毕竟滴滴深耕网约车多年,已经积累了一些数据,这也是滴滴在自动驾驶方面的优势所在。例如AI算法智能派单、大数据运营和出行网络数据运营等。借助现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和运营数据,滴滴可以在技术研发和运营中无缝融合自动驾驶,从而加速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应用布局。而在2019年10月,滴滴在CNCC2019大会上宣布,将开放两个城市交通指标数据和轨迹数据集,并与660所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研究。依托数据优势,滴滴还携手沃尔沃进军自动驾驶行业。从整个行业来看,在技术上,传感器设备还不完善,激光雷达、高精地图与定位、云平台、大数据等产业链还不成熟,存在误识别、高漏检等问题检测率。在高精地图方面,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复杂的路况需要大量的数据集,但现实是行业缺乏获取大量高质量数据的渠道。可以说,场景化道路数据缺失,数据标注质量参差不齐,数据隐私安全问题成为行业痛点,只能靠技术来解决。因此,自动驾驶真正投入使用还需要很长时间。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协会今年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商业化现状、挑战及建议》,出租车司机的人工成本与自动驾驶改造成本基本持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将会降低。但如今的技术只能处理90%的路况常规问题,剩下的10%才是亮点,需要90%的时间去解决,长尾效应明显。而且,除了技术难点,还需要考虑自动驾驶商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例如,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还很陌生。如何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事故如何处理,责任方又该如何划分?目前,滴滴计划2023年投资1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按照每辆车100万元的成本计算,滴滴的自动驾驶计划需要投入1万亿元的巨额资金。但这些资金从何而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运营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