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报道3月14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维权日。电信行业作为国内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投诉名单中,一直被划为“高危”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通信服务模式的不断变革,三大电信运营商为全国超过10亿用户提供了大量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电信诈骗、话费高、信号差、乱扣款等,让运营商饱受广大用户诟病。近期4G流量“一晚一套房”“肯德基大战移动”引发消费者对运营商的密集投诉。消费者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投诉侵权值得鼓掌。但在众多指责中,接线员也很委屈——一直“被骂不还口,骂得更厉害”。立足于基本民生的通信服务,运营商的角色是红还是黑?在众多针对运营商的指责中,用户是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单从电信诈骗和流量收费来看,运营商存在诸多不足,同时也背负了不少“黑锅”。电信诈骗不断2009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电信诈骗案件高发。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指出,仅2013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就超过30万起,用户损失超过100亿元。随着4G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互联网兴起带来的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电信诈骗日益猖獗。陈伟才将矛头指向银行和运营商,指出通信行业的“四宗罪”:一是手机卡实名制没有落实。警方每捣毁一个电信诈骗团伙,都能缴获上百张未注册的手机卡。二是一号、400、商务总机等捆绑电话业务管理混乱。三是换网号的电话如潮水般涌来。近年来,利用网络改名电话作案的案件占全国电信诈骗案件的90%以上。四是部分电信从业人员非法租用网络电话线路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电信运营商必须承担责任。”鉴于电信诈骗具有犯罪活动范围较大、信息诈骗手段更新换代较快、反侦查能力很强、跨国跨境犯罪突出、法律保障力度不够等特点,给排查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相关人士指出,电信诈骗大部分来自境外,电信运营商识别拦截境外网络改号电话、拦截过滤诈骗短信和垃圾短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至于拦截的可能性?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的答复。如果有可能,现有设备可能存在一定困难,甚至需要增加额外资金。运营商有其自身的困难,但作为国有企业,运营商自身具有公益性特征,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义务。电信运营商为广大用户提供基础通信网络,也应对网络上的内容进行审查。电信诈骗的根本治理需要运营商的积极参与。同时,电信诈骗和垃圾短信涉及银行等多个行业,并非运营商的责任。以“假基站”为例,发送垃圾短信扰民。并不是运营商主动充当“帮凶”,而是网络信号被不法分子破坏了。由于涉及工商、公安、通信管理等多个部门,监管难度更大。彻底整治“伪基站”,不仅需要运营商的主动作为,更需要多部门的科学联动机制。负担得起的流量资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OTT业务的普及,消费者的通信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消费正逐步向流量消费过渡,流量消费日益成为用户关注的问题。重视。中国移动于去年12月正式推出4G商用服务。移动终端上网速度大大加快。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处。毕竟,他们可以更轻松地享受移动生活。消息一出,移动4G被用户疯狂吐槽。春节前,当当网CEO李国庆算了一笔账:“中国移动推出了一个4G套餐,包含300兆流量40元,按照100兆每秒的速率,这个套餐将是3秒用完,3秒40元,一个小时就是48000元,如果晚上忘记关4G,一觉醒来房子差点被移动公司占了,名副其实俗话说:手机改变生活!由于影响力巨大,该算法在网络上迅速广泛传播,虽然中国移动官方“谨慎”地解释了真实资费,但这起事件却演变成了一场网络狂欢,真相并没有得到重视。那么,4G网速太快,流量资费开始不可控了?4G确实会大幅提升网速,但并不是说网速越快就必然增加流量——网速快可以节省用户下载浏览的等待时间,流量资费由上网总流量决定。事实上,运营商对4G套餐中的流量有“双封顶”限制——当客户流量费达到500元时,暂停收取流量费;当流量达到15G时,数据流量功能将暂停,下个月自动恢复。因此,根本不会出现“一夜之间失去房子”的情景。对于高资费问题,有高层表示,随着4G的大规模商用,资费下调是未来趋势。月底清包流量也是经常被用户吐槽的话题。春节前,长沙的两名律师因长沙移动月底清空了包裹数据而提起诉讼。广东移动董事长钟天华以肯德基的外卖为例,阐述了月底流量归零的合理性。肯德基调侃“鸡腿可以打包”。事实上,中国移动与肯德基的比较本身就忽略了服务具有时间属性这一事实。的。流量的本质是用户在限定期限内使用网络设备的权利,相当于肯德基鸡腿的保质期。在使用权和保质期内,用户可以免费享受所购买的服务。时间过去后,服务将过期。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运营商已经跳出了“国际惯例”来应对流量清算问题。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为了自己的利益发表意见无可厚非,只是应该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法律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维权促进行业合理发展。面对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经营者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他们不仅要提供良好的服务,还要积极回应用户反映的各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