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电信资费计费标准引发争议,按分钟还是按秒

时间:2023-03-17 17:09:40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2月14日报道:几秒钟的通话按一分钟计费合理吗?近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当地工商局发起了“制止非法电信计费行为”活动。其中一项“万人贴话费”活动引起了消费者的热烈反响,电信资费的计费标准再次引发社会争议。.按分钟计费是霸王条款吗?按秒计费可行吗?电信资费如何处理?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按分钟计费,消费者认为多收费不公平“按照目前市话的计费标准,如果通话时间不足10秒,至少要多收6倍的费用,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被多收费。”叫费。”2月13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长期执行固网基本资费和话费标准的舆论颇多,市民张金英表示:“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第二?现在技术问题不难,关键是利益驱动。现行标准应尽快停止。”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他认为,电信公司拨打市内电话的计费标准按分钟计费,明显违反上述法律规定,在不提供相应服务的情况下收取更多费用,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和公平交易权。是霸王条款,消费者应该抵制。定价不准确,他建议可以四舍五入,不足1分30秒按一分钟计费,超过1分30秒按两分钟计费,或按秒计费,更公平。按秒计费,专家认为,虽然技术上可行,但会增加成本。即使四舍五入,仍然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但是如果按秒收费,存储成本会大大增加,这有两个问题:一是增加的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二是会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比如存储资源。项立刚举了个例子,就像我们打车,为什么不按米计价,或者按十米计价?计费单位不需要特别详细。他建议,为了解决目前的纠纷,运营商可以放弃一些好处:按分钟计费,不到1分钟算1分钟,不到2分钟算1分钟,不到3分钟算2分钟,依此类推。这样一来,运营商可能会吃点亏,但绝对比按秒计费改造网络和存储的成本要少。据专家介绍,根据79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按秒计费的有8个,约占10%,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实行按秒计费,包括韩国、日本等。还是用3分钟作为账单。计费单位。但由于通讯费在生活费中所占比例较低,所以并无争议。谁来承担电信费用?针对哈尔滨市工商局“制止非法电信收费规范”行动,有媒体发文称,根据《电信条例》,电信行业的监督管理责任属于哈尔滨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国务院,各地对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即使用户有不满或投诉,根据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工商局无权“叫停”电信资费。对此,邱宝昌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越权执法,而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行政执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了运营商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就是电信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级别高于《电信条例》,没有法律规定工商局不能监管电信领域的消费问题。项立刚认为,电信行业是一个技术要求比较特殊的行业,需要有专业的单位来管理。而且,电信计费单位不是运营商自己确定的,而是由国家规定的,电信运营商无权自行更改。“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把这次维权行动进行到底,杜绝电信资费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市话按分钟计费’、‘固定-对“按月收取线路费”和“话费”三项违法收费,督促电信企业修订话费计费标准。哈尔滨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王旭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