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硬件行业详细标准亟待出台

时间:2024-05-22 17:27:59 科技赋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阶段。

智能硬件面临绝佳机遇,但行业乱象也不容忽视。

随着首例小米平衡车伤人案立案并引起关注,智能硬件行业标准有望加速出台,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新兴概念。

是指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智能化功能,硬件具有联网能力。

借助互联网的深刻影响,2016年我国智能硬件产业爆发,诞生了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移动医疗设备、车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机等众多产品。

市场非常繁忙。

前景广阔,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智能硬件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仅为13亿元,2018年将达到32.8亿元。

市场突破亿元大关,飙升至。

元,达到6000万元。

与此同时,国内智能硬件厂商数量也极其庞大。

以电动平衡车为例。

该产品的销量不如智能手环、智能路由器、智能体重秤、智能空调和智能手表,但厂家也不少。

仅在深圳每年就有100多家企业从事该产品的生产。

但由于缺乏标准,行业内存在不少混乱现象。

具体表现为价格虚高、无序竞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等。

在电动平衡车领域,经常有厂家使用劣质零部件、二次组装来降低成本的报道。

这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亟待改善。

标准实施的瓶颈:识别制约因素 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用户至上的时代。

智能硬件想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除了从用户需求出发,让用户频繁使用、产生粘性外,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建立统一标准,促进健康发展。

智能硬件有序发展。

智能可穿戴设备 去年12月8日,智能硬件标准体系框架及可穿戴设备标准化要求研讨会暨三项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据悉,这三个国家标准包括《可穿戴产品分类与标识》、《可穿戴产品数据规范》、《可穿戴产品应用服务框架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孙文龙在致辞中指出,智能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

可穿戴产品也是一个移动计算平台,未来发展空间无限。

目前,在人机交互、设备互联等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基础。

这三个标准是一个起点,一个原点。

希望各方将其视为一项事业,做好相关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第二产业司副司长刘大山在致辞中指出,可穿戴设备形态多样,如何让产业有序发展。

迫切需要标准化。

目前,ISO、IEC、ITU均已开展相关研究,国内工作刚刚起步。

他对未来标准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创新机制,将政策和形势融入标准体系机制建设;二是相关标委会要搭建好平台,以应用为先,加强基础研究。

三是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积极跟踪国际标准化动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企业走出去赢得发展空间。

  智能家居 智能家电近年来被多次提及并受到各家电厂商的好评。

但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智能家电,但消费者的智能体验却并未落地。

近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空调实时规则和技术规范。

这也是我国首个智能家电标准。

据了解,在新发布的《房间空气调节器智能指数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智能空调应从智能功能、智能特性、智能实用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其中,智能功能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应具备“安全、可靠、舒适、易用、节能”五个方面对用户有价值的智能功能,共计24项。

同时,智能功能需要具备“自学习、自适应、自协调、自诊断、自推理、自组织、自纠错”七大特性,才能真正实现用户的智能体验。

在智能公用方面,智能技术的运用在“安全、可靠、舒适、易用、节能”五个方面为用户带来附加值或增值。

该智能标准的发布,从标准化层面对智能空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也实现了普通用户对智能空调的认知以及智能空调在企业的普及。

另一方面,对于家电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相信随着智能空调标准的出台,其他智能家电相关标准也将陆续出台,这对于推动家电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车联网 据媒体报道,工信部目前正在组织起草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规划,修改完善后将向社会公开发布。

由华为、大唐等国内巨头推动的LTE-V有望成为中国的技术路线图标准。

该机构认为,车联网标准LTE-V预计将在下半年和上半年逐步冻结,并于2020年开始商用推广,这将为车联网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国内通信行业在车联网领域。

随着窄带物联网标准NB-IoT和车联网标准LTE-V的制定,物联网正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未来,在LTE-V终端领域,每年新增市场空间将达到1亿元左右;在车联网服务市场,每年新增市场空间将达到1亿元以上。

多项智能网联汽车重大政策近期将出台,在LTE-V领域深度布局的企业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