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大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问问题。南方都市报记者向发言人提问,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郭卫民表示,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个人信息的安全与保护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个人信息安全未得到有效保护。一方面,涉及App或门禁系统等商业应用的场景,在没有充分告知甚至故意隐瞒的情况下过度获取个人信息,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被滥用、泄露甚至倒卖的现象,引起广泛的社会担忧和担忧。其中还涉及大量自愿和变相强制获取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出于公共目的的个人信息保护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在此次疫情联防联控中,基层做了大量的个人信息登记工作,收集了一些个人病例、活动轨迹、生活习惯等。使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比如,去年11月以来的4个月里,已经发生了10起流转信息泄露事件。虽然很多法律都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但目前个人信息保护领域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很多具体问题很难严格“有法可依”。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于去年10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了个人信息的范围,建立了一系列以“信息-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了知情同意的重要性。个人信息保护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具体表现。同时,针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草案内容非常详尽,雄心勃勃。郭卫民在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重申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全国政协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推动新的这项工作的进展,反映了全国政协委员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日前,据媒体报道,国民党中央将向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规范人脸识别信息采集,保障公民权益的提案》。此外,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表示关注并提出建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互联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认为,目前对个人信息泄露者的行政拘留和罚款不足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他的建议是在加快立法进程的基础上,完善处罚标准,丰富处罚手段和方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配套的法律解释和司法解释,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以刚性法律约束信息泄露行为。方法。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断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也警示着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紧迫性。个人信息保护话题进入全国两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的话题。一是从侧面反映了议题本身的重要性,二是也为个人信息保护的实质性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郭卫民在回应南都记者时,介绍了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个人信息安全和滥用问题不容忽视,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公民权益的保障,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相信人大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能够得到落实,从宏观到微观,从监管部门到行业自律,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将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完善。纪律处分,真正做到“加快个人信息保护建设”。信息安全‘防火墙’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公众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