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中文媒体十大新词,“5G元年”榜上有名。在这一年里,5G手机的换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5G手机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手机厂商5G消息不断传来:7月,华为Mate20x5G手机正式发布;8月,中兴Axon10Pro5G手机正式上市;8月,三星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首款5G手机——GalaxyNote10+5G;8月,中国移动先锋X1上线京东;8月,vivoiQOOPro5G发布,首次将5G手机降到4000元以下;9月,vivo发布第二款5G手机NEX3;123月10日,小米发布了国内最便宜的5G手机红米K30Pro。与此同时,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也于11月正式启动5G套餐商用,拉开了5G手机进入中国千家万户的序幕。目前,智能手机销量已进入增长瓶颈阶段。IDC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显示,本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9890万台,同比下降。3.6%,仍处于下降趋势。图片来自IDC各大手机厂商“押宝”5G,同时也在其他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空间。12月10日,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在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表示,“万物互联时代,将不再有纯粹意义上的手机公司,OPPO将投资500亿元未来三年的研发预算主要集中在5G/6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OPPO的技术护城河。”无独有偶,在依托5G的基础上,小米曾宣布“手机+IoT”双引擎,华为宣布“全场景战略”,都将增长希望寄托在万物互联上。而5G正是这其中最关键的部分,5G手机的战争一触即发。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陆廷杰在对5G价值的感悟中表示,“这场5G带来的颠覆传统互联网应用的革命,被称为下半场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型过程5G的想象市场上关于5G的争论并未平息,一些支持者认为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大大改善了各项网络指标;反对者认为,5G根本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人们对5G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不适合马上投入大量资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5G其实被夸大了,其实人类社会对5G并没有这么迫切的需求。“那么5G到底是什么?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简单来说,5G就是第五代通信技术,具有超宽带、超高速、超低时延三大特点。在4G时代,随着业务流量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新的网络应用,通信网络面临着巨大的扩容压力,5G网络的这三个表现可以让现有网络突破容量瓶颈,有利于培育从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历程来看,1G实现了模拟语音通信;2G实现了语音通信的数字化;3G实现了除语音以外的图片等多媒体通信;4G实现了本地高速上网,物媒随时随地连接万物,也就是说在5G之前,来回m1G到4G,都是为了服务于“人”之间的通信目的而存在的。而5G主要是为“物”服务。“人与物”和“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需求。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物联网”和“人联网”结合起来。5G技术的手段其实相当“简单粗暴”简单来说,主要是通过扩大占用频段,增加投资基站密度,提高芯片数据处理速度来实现,按照目前的传输速率标准,5G需要覆盖目前覆盖的区域全球4G,基站数量至少是4G的5倍,即1500万到2000万个5G基站。因此,从基础设施成本和实际需求来看,建设全球覆盖短期内5G网络并不现实,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多数新技术都试图在成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因此,从理论上讲,如果能够解决当前5G的大规模天线使用问题,就可以实现新多址的统一,实现高频段通信的统一规划,进一步突破新多址。-可以实现载波雷达和先进的编码调制,其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巨大的。图片来自通信产业网。未来,随着5G的超高速,技术生态中的云计算、AI、无人机、VR、高清视频将同步发展;大量的终端网络,让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生活成为可能;利用其超低时延,可实现无人驾驶、远程手术等应用场景。最终实现万物互联等颠覆性应用。另一方面,5G也是一个开放的、软件可定义的万物互联架构:这个架构上有不同的虚拟网络切片,可以适应成千上万的5G应用场景。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5G还将提供物联网赋能的平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综合信息生态系统,提供各种可能和跨界融合。5G的应用将不再局限于消费互联网,而是自动将车联网、物联网、工业制造融入新生态。在5G生态系统的建立中,谁的操作系统在连接万物的过程中更有效,谁就更有发言权。各国5G竞争高通报告称,2020年至2035年间,5G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一个与印度同等规模的经济体。到2035年,5G将创造12.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产出。特朗普曾表示,“从4G到5G的过渡可能更具革命性而非渐进性。首先消费者会注意到网络速度更快,数据下载速度几乎是即时的。其次它是第一个为传感器服务的网络、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设备,它们将不断地相互提供海量数据,让工厂、建筑工地甚至整个城市每时每刻都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运转。这个网络还将使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成为现实工具使用更广泛。最后,5G对情报机构和网络攻击者也非常有价值。”这也反映出5G不仅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而且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于相关产业和战略的发展,5G已经成为各国的必争之地。根据最新排名显示全球电信研究公司易观梅森发布的各国5G准备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从去年的第三位上升到与中国并列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韩国、日本和英国。据易观梅森分析,主要美国之所以能够上升到第一位,是因为美国无线产业在5G网络上投入巨资,为无线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频谱和基础设施政策改革。不同国家的5G准备情况以CTIA报告为准。中国保持着重要的基础设施优势。几乎每万人拥有14个以上的移动信息基站,而美国只有4.7个。中国每10平方英里拥有5个以上的基站,而美国只有0.4个。美国城市地区在毫米波和其他类型的高频频谱以及最适合偏远地区的低频谱方面领先世界,但美国在中频段方面远远落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频谱,对5G最为关键。其他国家。在5G方面,我国目前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早在2009年,华为就已启动相关技术的早期研究,并在随后几年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基站。5G产业链由上游基站升级(包括基站射频、基带芯片等)、中游网络建设、下游产品应用、终端产品应用场景组成,包括设备原材料、基站天线、小微基站、通信网络设备、光缆、光缆。模块、系统集成及服务商、运营商等细分产业链。图片来自赛迪智库,各个国家在整个5G产业发展中各有优缺点。业内普遍认为,在5G发展方面,欧洲系统强,美国芯片强,中国综合实力强。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美国目前牢牢控制着上游芯片。该领域的重要玩家包括高通、英伟达等巨头,以及苹果、谷歌等下游终端互联网公司。在5G的三大编码候选技术中,高通是LDPC技术的“领头羊”。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5G移动宽带数据通道的全部份额仍被以高通为代表的LDPC拿下。也就是说,美国为2020年5G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欧洲在1G到4G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经风靡全球的诺基亚、爱立信和GSM网络,都印证了自己的传奇。随着5G的出现,欧洲逐渐失去了全球移动技术领导者的地位。但在全球5G标准项目中,欧洲仍占据14个,仅次于中国。在5G方面,中国不遗余力地实现政策和产业的全方位协同。据《中国5G经济报告2020》报道,中国政府已将5G纳入国家战略;其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到2025年,中国将占全球连接数的30%;最后,在产业链上具有综合优势。2019年5月,全球共有28家企业申报5G标准必要专利,中国企业申报数量占比超过30%,排名第一。虽然5G应用的“三座大山”从4G到拥抱5G只差一个G,但实际上5G要实现商用普及还面临不少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全球通信标准仍难以统一。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行业标准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5G也不例外。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各方都想抢先争夺5G标准建设的主导地位。因此,全球通信标准的统一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最近的5G手机为例。对于5G的基础技术,大部分人认为NSA(非独立组网方式)是假5G,只是对原有4G基站的改造,并不是5G真正需要的SA。(独立组网方案),而且大部分第一代5G手机产品只支持NSA。据《中国经营报》采访的运营商员工符亮表示,“5G的核心技术之一是SA技术,但短期内实现SA技术的可能性不大。由于SA技术标准尚未发布,预计明年或更晚时间发布。时间标准可以出来。现在的5G和5G手机只是过渡时代的过渡产品。但是运营商做的是NSA的工作。SA上可以使用基站等一些设备,SA不成熟的时候也可以使用SA。NSA代理,让5G手机用户在覆盖区域内享受5G的高速下载速率和上传速度。”图片来自中国电信5G白皮书。针对这一问题,在MWC2019上海发布会上,中国移动也明确表示优先发展SA独立组网方案,2020年1月1日起禁止NSA独立组网手机入网;中国电信在5G白皮书中明确2018年发布,中国电信将以SA独立组网为目标组网方案,优先考虑SA独立组网方案;中国联通尚未明确。其次,在移动通信领域,频谱资源是核心资源推动产业发展,随着5G的发展,频谱资源将越来越稀缺,根据机器人前沿报道的数据,预计未来2020年我国频谱需求将达到1490MHz-1810MHz;考虑到未来IMT潜在的候选频段主要包括3300-3400MHz、4400-4500MHz、4800-4990MHz和3400-3600MHz等,频谱资源供需矛盾难以显现5G时代会更加突出。中国移动5G套餐价格来自中国移动。此外,5G流量套餐价格短期内难以普及。根据中国移动10月31日推出的5G套餐,个人版最低月费128元起,家庭版最低月费169元起。根据网上现有数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推出了全球最便宜的主流5G套餐:韩国8GB5G套餐270元左右;澳洲15G套餐250元左右。有网友感叹,“网速再快,也承受不起!”因此,短期内5G流量资费仍可能令消费者望而却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