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技术爆发,背后总是隐藏着需求。一场疫情,让人的内心联系非常紧密,但也拉近了彼此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物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互可能性。根据《GSMA:2019年全球移动经济报告》和《华为GIV 2025》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28亿,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000亿。企业办公视频会议、移动教学、远程医疗等对图像清晰度和传输时延的要求越来越高。Wi-Fi接入终端越来越多。由于智能家居,甚至家庭网络也变得至关重要。无论是5G还是Wi-Fi,都将是实现物联网的技术手段。从自动送货机器人到无人机,从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到无人零售超市,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正在迅速拓展。许多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监控环境,据希捷调查显示,全球新安装的视频监控摄像头每天将产生约566PB的数据,到2023年,日数据量预计将达到3500拍字节。如此海量的视频数据需要庞大的计算能力来分析。传统的人力在控制室看仪表盘很费力,更不用说提取有效信息了。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此外,非接触式服务也盛行,机器人也逐渐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例如,具有嵌入式视频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在复杂条件下收集各类数据,又例如边缘计算的处理能力可以分析琐碎的行为数据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比较普遍;普遍上。并且结合图像识别后,在交通场景中也有所作为。在工业领域,仓储自动化需要机器人的帮助。一个仓库里经常有50-600台AGV以2m/s的速度运行。丢包)会相互影响,导致工厂传输瘫痪数小时,因此零丢包的网络支持非常重要。只要能降低丢包率,比如华为AirEngineWi-Fi6支持的无损漫游技术,AGV可以在大型园区自由移动,漫游丢包率从1.5%降低到0%,AGV运行效率提升36%。订单成功率提升30%以上。无人机也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试验场。建筑业是最早使用无人机的行业之一,使得建筑监控成为整个预测期内全球出货量最高的应用。预计2020年行业内无人机出货量将达到21万台,到2023年翻一番以上。无人机正在承担工地勘察、土方管理等任务。无人机不仅速度比人类快,而且更安全。此外,Gartner预计全球零售业员工使用无人机的数量将从2018年的每73,000人增加一架到2020年的每18,000人一架。零售配送无人机将为客户提供快速服务,并帮助零售商向偏远地区的客户配送货物。但由于监管限制和后勤挑战,例如航线协调、人口密集地区的空域管理以及各种有效载荷的管理,无人机在零售业的全面采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物联网环境中节点的增加使得用户难以获得便捷的体验,这也导致了智能化的必要性,这在云端和边缘端尤为普遍。在网络边缘加入智能元素后,边缘的每台设备都可以具备数据处理能力,而不仅仅是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与云计算融合后,智能边缘可以大规模配置部署数千台边缘设备,并根据不同场景自动调度,让物联网环境中的每台设备都可以采集、计算、分析、反馈需求,自由交互在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物联网价值的最大化,智能物联网可以让每一盏路灯、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货架都能“听懂”人类的语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比如联想,就是利用在供应链、终端设备等层面的积累,在智能生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也离不开软件算法的支持。此次疫情让物联网技术融入了社会,而这一技术的演进无疑将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