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将是医生的好助手

时间:2023-03-16 23:42:50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当然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医生,但有可能部分取代临床医生的功能。医生做出诊断和决定,让沃森机器人判断诊断是否合理,新进展是什么,之前的病例是什么,从而纠正自己的决策,避免自己的决策偏差往年。在我们医生的朋友圈里,肿瘤科医生分享了IBM开发的Watson机器人。沃森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明者,诺贝尔奖获得者。上面写着每个人名字的机器人,可以对7种常见肿瘤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判断可能的预后。朋友圈里,有分享信息的,也有炫耀与他们亲密接触的。前景总是一片光明,一时风光独好。看来沃森机器人将取代大部分肿瘤科医生。然而在2018年,透露沃森机器人已经撤资的投资公司,各界专家也纷纷站出来议论沃森机器人的种种不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如果有人问我,以沃森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医生,我的回答肯定是现在不行,未来可能部分可以。每个医生面对病人的决策过程都是复杂的,判断是根据病人的情况,结合病人的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等。目前的人工智能大多还是以疾病作为决策的唯一标准。这不符合临床实际,至少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目前人工智能做出的判断与临床实际存在较大差异。让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没有任何保险的人得了肿瘤,经济状况也相当一般。他只能放弃指南推荐的昂贵方案,选择便宜的方案。不再是一线方案;在筹款过程中获得了部分资金,患者要求好的和昂贵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些沃森机器人并没有办法区分它们,因此一线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其次,沃森机器人选择了人类常见的7种肿瘤作为突破口。对于这些疾病,我们的医生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做了大量的研究,所以文献资料也很多。人工智能的突出优势是可以读取这些人类肿瘤。根据现有数据,可以做出合理判断。这些材料来自于很多医生和研究者的贡献,可惜能写文章的医生不多,能写文章的也未必看病,所以有些病根本解释不清楚。大数据计算的前提是有大数据库。如果这个数据库根本不存在怎么办?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可能只能失望了。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新的疾病。离我们不远的SARS,如果用人工智能,会不会一直认为是支原体引起的,而不是SARS病毒?面对这种新型公共卫生问题,人工智能如何应对?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肯定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医生,但它可能会部分取代临床医生的功能。人们普遍认为医生的工作就是看病。其实一个医生有很多很多复杂的事情。对于我们医生来说,最害怕的工作可能就是写病历了。很多次梦醒,梦到病历写得不好,主任把我从楼上扔下去。相信这也是很多医师的噩梦。为了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使用语音输入来部分替代病历的书写。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把医生从写病历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病人的诊治上。还有一个我们医生最怕的就是要病人签字。如果患者入院,则不算病情恶化。患者或家属要签署十几份文件,从“知情同意拒绝红包”到“自费使用耗材”等等。你不讲,就是不符合规定;细讲的话,一天48小时是不够的。发一张纸或放一段视频给病人自己看,病人好像有很多问题要当面问。事实上,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些事情。我觉得小米的小爱同学可以初步回答问题。未来,专门的人工智能可以向患者详细解释每一项,并让患者随时提出问题,甚至可以使用患者熟悉的方言。说话。对于医疗的核心,在疾病诊断方面,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医生的好助手。比如医生做出诊断和决定,Watson机器人可以判断诊断是否合理,有什么新的进展,以前的病例是什么,从而纠正自己的决策,避免自己的决策-做偏差。人工智能就像一辆汽车。它可以带你在高速公路上走得更快更远,却无法到达崎岖的山路和无人居住的原始森林;而传统的医疗工作方式是人的脚,可以站在地上。去月球可以去海底,也可以去征服高山,但毕竟平坦的路很多。两者应相得益彰,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