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公司马丁飞机公司周二宣布,航空监管机构已授予该公司飞行许可,以测试“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喷气背包”。如果所有可以穿戴的设备机身都被称为可穿戴设备,那么喷气背包可以说是最耀眼的设备之一。不过其15万美元起步的高价似乎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我们不妨先抛开市场和增长,从极客的角度来猜测一下:可穿戴设备功能和设计的几种可能性猜想一:最直接的影响柔性屏的商用兴起或可穿戴设备的早期应用,都在极大地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不仅包括MEMS、PFC和粉末冶金,还包括柔性屏幕。近日有消息称,三星将在9月4日的产品发布会上发布三星GalaxyNote3之外的另一款产品——GalaxyGear。虽然不确定真假,但至少说明柔性技术领域已经急需突破。屏幕可能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宣布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款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就是证明。猜测二:NFC的普及将解放我们的钱包和钥匙包。虽然这种被称为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新方法还处在噱头阶段,也只是在少数高端机上配备,但想想,如果出门在外,可以刷卡刷卡也是相当神奇的智能戒指、手环或手表即可完成支付,而无需将各种公交卡、优惠卡和银行卡塞满钱包。基于NFC的智能钥匙也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发出来,并逐渐应用于汽车和民用领域。例如,JohnMcLear在NFC系统中嵌入了一个戒指。只要戴上NFCRing,就可以进入类似“Lockitron”的门禁系统。猜想三:产品的个性化使得山寨成本远高于原厂成本。华强北电子城组装手机的现象或将成为历史。不同的是,它没有像手机一样的标准化备件和解决方案,所以仿冒产品除了可以省一点设计费外,成本基本和正品差不多,甚至可能是由于采购规模小且成本较高,这样的亏损企业未必愿意尝试仿冒厂家。当然,这对于光大用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可供选择的产品类型可能会更多。猜想四:设备可以穿戴在人体的大部分部位实际上,只要人体可以固定物体,理论上就有可能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活跃区域,比如Glass、手表,但显然,大部分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工作位置与其所执行的功能目前是一一对应的,在发挥作用时离不开人体。但除了头部和手腕之外,可穿戴设备还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大胆猜测一下:如果考虑其他位置,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流动的,即戴在任何地方,不允许发挥其功能,比如可以佩戴在不同场合的“智能首饰”方式,另一种是更有针对性,比如可以识别并具有矫正功能的高尔夫手套。也许有一天,当整个身体都固定在可穿戴设备上时,它就会真正成为钢铁侠。总的来说,技术是目前阻碍可穿戴设备普及的障碍之一。比如续航和安全性不够,工艺跟不上粗糙的做工,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像火热的微信和寂寞的米聊。一年前,在街上边按着手机屏幕边对着手机说话,会让很多人感觉很不一样,但现在没有微信,跟别人打招呼很尴尬。扰乱用户的力量。而可穿戴设备很可能再次颠覆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