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了近几年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的X86服务器。IBM的路越走越软,再次接手的联想希望继续自己的全球服务器10%的市场目标。这样的转变在今天的交易中实现了。联想集团今天下午宣布以23亿美元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纳比交易后的7、8年里,联想经历了整合之痛、团队文化的磨合、亏损危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最终在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PC公司,也就是也被认为是收购案成为当年成功案例的标志。此次收购的服务器业务是否会更顺畅还不得而知,但显然联想集团已经有了不错的体验。23亿美元交易根据联想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联想以总价23亿美元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硬件及相关维护服务。联想此次共支付现金20.7亿美元,将向IBM发行1.82亿股股票。联想采购的零部件包括:相关硬件产品(包括Systemx、BladeCenter、Blade、FlexSystem、PureFlex产品、BladeNetworkTechnology等系统网络产品)、部分与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若干与业务相关的业务合同业务、业务库存(包括Systemx产品,例如Systemx、BladeCenter、Blade、FlexSystem和PureFlex产品,以及某些其他系统网络产品,例如BladeNetworkTechnology)。杨元庆表示,收购IBMx86服务器将为联想带来额外50亿美元的年收入,x86服务器的市场份额将从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X86服务器的想象空间2012年X86服务器业务营收为50亿美元,约占整个服务器业务的三分之一。2013年,联想与IBM商谈收购事宜,但双方未能就收购价格达成一致,于5月分手。当时联想对这项业务的股价还不到25亿美元。一年后,联想以23亿美元的估值拿下该业务,但IBM在X86服务器市场的份额有所变化。根据Gartner2013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在出货量方面,惠普、戴尔、IBM分别以27.6%、19.3%、8.1%位居前三,而在营收方面,惠普、IBM的占比,而戴尔为27.6%。,22.9%和16.4%。其中IBM的X86业务约占三分之一。联想拿走后,市场前三名的排名不会有太大变化。在IBMX86服务器并购案的谈判中,戴尔和富士康也是传闻中非常活跃的主角。不过,根据上述份额计算,即使戴尔获胜,惠普与惠普的差距依然明显,三家厂商在品牌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区别。和ThinkPad一样,联想最想要的就是品牌。2012年6月,联想整合了少量自营服务器业务,推出ThinkServer系列全套服务器产品,是Think品牌的延伸。但在这个新市场,联想的进步并不那么明显,品牌和技术是最大的障碍。在新的收购中,拿下IBM的技术极为重要,但品牌对联想来说更为致命。这条链条对于联想来说太熟悉了,因为之前在PC市场上,联想也是沿着这条轨迹将亏损的ThinkPad扭亏为盈。品牌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国际化。此前,联想仅在企业级PC客户中推出少量自家入门级服务器,但在产品覆盖链和企业级定制方面并不具备优势。2012年,联想提出了2015年冲击全球市场前三的目标,当时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联想能够凭借自身的成长实现。如今看来,收购战略很可能会有长远的布局。企业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毫无疑问,在这个PC白菜价时代,服务器行业的利润率更高,但另一方面,服务器的利润率也在不断被削减。即使联想成功拿下服务器市场,在企业级业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个完整的企业业务中,服务器只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相对容易规划。存储、网络、软件、解决方案的综合实力,依然是戴尔、惠普、IBM的必争之地。即使在服务器市场,联想在国内也有曙光、浪潮等竞争对手。要想突破重围,就需要借助并购、合作等特殊手段。联想近年来也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2012年,联想与EMC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和销售服务器和网络存储设备。此外,联想投资1亿美元在巴西圣保罗建立了其第一个企业软件研发中心。移动互联网转型之路上的鸿沟。翻看联想集团这两年的新闻,PC的崛起被多次提及,更多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市场的进步。收购服务器更像是联想的移动转型。路上的小差事。与IBM服务器相比,外界更关注的是联想的另一项收购传闻,那就是收购黑莓。但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等人多次被问及此事时表示,有合适的机会一定会披露声明。不过,鉴于联想多次收购经历所获得的红利,此次外界对联想的质疑相对较少。2012年,联想收购了巴西消费电子公司CCE。2011年拿下德国电脑厂商MedionMDN,与日本NEC成立合资公司占股51%,从而获得NEC个人电脑业务的控制权。除了硬件制造,联想还通过收购来提升软件开发能力。2012年,它以未公开的金额收购了美国软件公司Stoneware。PC领域的这些交易是联想PC登峰造极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如火如荼的移动设备终端更多靠的是自发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