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头戴式可穿戴设备,我们常常会想到各种智能眼镜和虚拟现实头盔。
事实上,脑电波检测产品也将成为头戴式智能产品的一部分。
重要领域。
检测脑电波并不是一项新技术。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类就首次记录了人体脑电图(EEG),发现其频率随着大脑状态的不同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如,在放松状态下,脑电波频率主要为8-13Hz,称为阿尔法波;在聚焦状态下,频率会增加到13-30Hz的Beta波。
这些规律适用于全人类,为脑电图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随后,脑科学界也陆续发现了不同的脑电波频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
目前脑科学界公认的脑电波分类标准大致如下: 目前市场上的脑电波智能穿戴产品大多基于上述原理进行操作。
与医疗和军事领域的传统脑电波设备相比,这些脑电波可穿戴产品体积更小、成本更低、佩戴更方便。
用户可以自行操作,无需专业指导。
同时,与移动互联网和一系列App结合,可以增强用户体验,也为脑电波的民用化开辟了多种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头戴式脑电波产品。
Necomimi:最可爱的脑波产品Neocomimi脑波猫耳,由日本制造商Neurowear生产。
这是一款针对女性和cosplay爱好者的智能脑电波产品。
只要戴在头上,头上的脑电波传感器就会检测并自动分析观察到的脑电波,并随着人类情绪的起伏而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
比如,当你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它会站起来;当你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它会站起来。
当你身心疲惫时,它就会平躺。
虽然交互比较简单,但其极其可爱的造型、新颖的概念以及相对实惠的价格(合约人民币)仍然很受目标群体的欢迎。
MindFlex:首款脑电波玩具MindFlex来自著名玩具巨头美泰公司。
强大的渠道和营销体系使MindFlex成为??目前最知名的脑电波产品。
佩戴配套的耳机。
只要你集中注意力,耳机就会接收到你的脑电波,传感器就会做出反应,让蓝色的球漂浮在空中。
你可以用意念控制它的高度(意念越集中,球就飘得越高),然后飞过各种小障碍物。
虽然MindFlex更像是一个游戏玩具,但其神奇的浮球交互仍然能够激发很多好奇的人购买它。
MindFlex目前消费类脑电波产品出货量最高,总计约10,000台。
也成为当年亚马逊平台玩具销售冠军。
MindWave:专为行业级应用而设计 MindWave是美国NeuroSky公司推出的一款脑电波耳机。
NeuroSky已经是智能穿戴领域知名的生物电传感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脑电图(EEG)和心电图(ECG)。
本文提到的许多产品都使用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且他们在脑电波解决方案中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
MindWave是NeuroSky针对行业应用和开发者的产品。
它安全地捕获脑电波并输出脑功率谱。
不同的脑电波模式会发出不同幅度和频率的脑电波。
例如,当脑电波在12至30赫兹之间(称为贝塔??波)时,意味着大脑处于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当脑电波在8至12赫兹之间时,为阿尔法波,表明大脑处于平静、放松的状态。
整个设备由头带、耳夹和传感头组成。
耳夹配有参考电极和接地电极。
EEG 电极位于传感头内。
此外,该设备还内置AAA电池,可持续使用8小时。
目前,许多开发者、大学、实验室和行业应用都在使用这款MindWave产品,脑电波行业的生态链体系已初具规模。
Interaxon Muse:最紧凑的脑电波可穿戴产品Interaxon Muse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初创公司Interaxon。
前段时间,谷歌计划收购的传闻让这家公司获得了足够的媒体关注。
Muse 是 Interaxon 在众筹平台 Indiegogo 上的一个项目。
它筹集了30万美元,并于今年8月获得了1万美元的A轮融资。
Muse的外观可以说是最简洁紧凑的脑电波产品。
配备6个传感器,通过蓝牙与终端设备连接。
通过相关介绍,我们了解到Muse目前有一款名为Calm的App,可以帮助用户进入大脑放松的状态。
未来将鼓励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并创造更多的应用。
据了解,Interaxon Muse将不兼容其他厂商的应用程序,并计划建立自己的开发者生态系统。
目前,NeuroSky构建的脑电波产品生态链已初具规模,形成直接竞争。
这对Interaxon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但开发商和下游合作伙伴将会有更多的选择,脑电波产品的民用化发展也将得到推动。
BrainLink:应用丰富的Brainwave产品。
这款BrainLink头带来自中国宏智能科技。
这是国内首款民用可穿戴脑电波产品。
采用可拆卸式设计,将传感器支架与核心处理模块分离。
增加了支架配件的灵活性。
例如,核心模块可连接瑜伽带或运动帽等头饰,以匹配不同头型,优化佩戴舒适度,适应更多使用场景。
同时,该产品还配备了名为EmoLight的智能感应灯,可以判断佩戴者不同的大脑状态,并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
与Interaxon的策略不同,BrainLink选择融入现有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并与NeuroSky的大部分应用程序兼容。
同时,官方公司还提供了20多个应用程序,主要针对提高儿童脑力和都市白领放松减压。
应用比较丰富的脑电波产品。
Emotiv Epoc:针对专业游戏玩家,Epoc来自美国脑电波产品制造商Emotiv。
是一款基于PC平台、面向职业玩家的脑波产品。
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它比上述产品拥有更多的传感器。
优点是可以检测更多的脑电波信号,实现更多的控制方式,比如前、后、左、右。
但太多的传感头大大增加了佩戴难度,而且每次使用都需要每个用户进行一次脑电波识别过程,相对繁琐。
因此,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你可以看到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应用报告。
Emotiv对Epoc的定位策略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职业选手转向残疾人康复等科研方向。
Emotiv Insight:Emotiv EpocInsight的升级版,是Emotiv继Epoc之后推出的新一代脑电波产品。
这次他们简化了设计,减少了传感器数量,目标群体更受欢迎。
Insight也是一款众筹产品,在Kickstarter上获得了惊人的60万美元融资。
由于该产品尚未正式上市,具体应用和体验还没有更多信息。
不过,从相关信息得知,Insight具有与Epoc同样强大的功能。
它可以对脑电图进行数据分析,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大脑在哪里。
地位。
总结 脑电波产品民用化方面有很多先行者。
虽然这个领域大部分是国外厂商把持,但也有一些像BrainLink这样的国内团队在做。
目前,由于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民用可穿戴脑电波产品仍停留在娱乐、健康、教育等领域。
这些产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兴奋但又充满争议的未来:随着脑电波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将大脑连接到互联网,实现终极的“思想”人机交互。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精神隐私、安全、道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