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在供水管道上佩戴智能手环,一旦出现泄漏就会发出警报

时间:2024-05-22 18:50:28 科技赋能

供水管道泄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传统的人工监控无法全天候使用。

我国每年因管网渗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是惊人的。

昨天上午,由市科技局主办的“创新创业融资路演中国行暨厦门科技资本对接会”在软件园二期举行。

厦门一家微电子科技公司研发的供水管道报警系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本次活动吸引了7个先进制造项目和10个互联网项目进行路演,近30家创投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参与对接,众多企业代表参会。

受可穿戴设备的启发,供水管道可以“自我报警”。

地下水供水管道泄漏除了造成水资源浪费外,还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众所周知,供水管道必须保持一定的压力才能提供正常供水。

管道一旦泄漏,很容易形成激流,冲击周围的地基,很容易造成道路塌陷、建筑物地基下沉等非常危险的事故。

厦门一家微电子科技公司受到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启发,开发了供水管道报警系统,让防漏变得更简单。

此类系统已有两代产品。

第一代主要依靠监控硬件、传感器和后台软件。

监控硬件的大小约为半个矿泉水瓶。

底部有一个磁性吸盘,可以吸附在供水管上。

如果是非金属管道,只需安装金属卡箍即可。

该公司董事长陈亮表示:“这种吸附方式不会对管道本身造成任何损害。

”   厦门大学安装了一台,使用半年节省水费100万元。

目前,该公司正在寻求融资以扩大下一代产品的生产。

据介绍,新一代产品将与供水管道制造商合作。

管道出厂时,会在管道周围安装监控系统。

说白了,就像给供水管道戴上了“智能手环”。

这两代产品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供水管道的振动数据和水质数据,以及管道本身的地理信息和管道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输到云端服务器存储后,通过软件相关计算,可以根据埋管的材质、管径、埋深等自动修正和判断水管的状态。

若有泄漏,会发出短信等报警提醒您。

维修单位进行维修。

陈亮说,去年,厦门大学的供水管网和地铁一号线沿线的供水管道都采用了这一系统。

其中,厦门大学部署了第一代监控设备。

陈亮说,使用半年左右,初步统计已节省水费100万元。

接下来,集美区的一些大学也在研究该设备的使用。

同时,今年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将试点使用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