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英特尔能否利用VR赚钱来救赎自己?

时间:2024-05-22 18:49:08 科技赋能

在今年8月举行的IDF上,科再奇向业界展示了英特尔在VR领域的黑科技,并与微软共同创造了合并现实(Merged Reality)的概念。

英特尔工作人员曾向雷锋网表示,融合现实是一种比传统VR、AR、混合现实(MR)体验更好的产品形态。

英特尔为VR开发者提供Alloy平台,微软提供Windows 10和微软全景系统。

在PC领域,英特尔和微软组成的“Wintel”组合几十年来叱咤风云;虽然两家公司在VR领域的合作还会继续,但这种结合的优势能否让英特尔高枕无忧还是个问题。

近年来,好朋友微软日新月异,其“硬件大佬”形象已初具规模,而英特尔则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接连失败。

VR 是英特尔不能失去的东西。

那么英特尔如何避免重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覆辙呢?在环球资源移动电子展同期举行的VR/AR/MR生态系统高峰论坛上,英特尔技术销售总监高宇给出了答案。

高宇,英特尔技术销售总监,同时关注CPU和GPU。

在大多数人看来,GPU对于VR来说远比CPU重要。

好的GPU意味着好的视觉体验。

坦白说,这是行业的第一步。

大妄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VR游戏和视频的计算与传统游戏和视频不同。

从计算原理来看,VR的CPU和GPU几乎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这打破了只有GPU的论点。

因此,只有CPU和GPU的性能足够强大,才能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式效果。

通俗地说,同等条件下,更强的CPU带来的VR体验是普通CPU无法比拟的,这种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处理器(CPU)可以为VR应用带来智能效果,带来AI元素参加比赛; CPU可以给VR游戏带来更好的物理效果,包括水、风、空气、光影等,很多物理定律都是由CPU计算出来的;最后,CPU将提高整体性能,从而减少眩晕感。

一般来说,好的VR对CPU的要求很高。

例如,HTC Vive头盔需要i5或以上的电脑CPU。

这是英特尔的优势。

当然,除了CPU之外,Intel似乎也没有放弃对GPU的追求。

高宇已经向业界释放信号,未来Intel将会对显卡进行一些特殊优化,但具体信息尚未公布(赶上NVIDIA的可能性不大)。

低端市场尝鲜 从产品线和市场定位来看,英特尔在VR市场的布局比PC领域更广泛。

高宇表示,仅消费者VR市场就有100亿美元的规模,是英特尔未来的业务重点。

高宇根据价格和使用场景将市场分为三大类:高端VR、主流VR和入门级VR。

左边是低端ENTRY-LEVER VR,右边是高端PremiumVR,中间是主流VR。

PremiumVR代表高端VR。

这类产品是基于PC或者游戏机的,而游戏机或者PC都是高配置的产品,性能非常好。

目前,各VR头盔厂商都给出了VR头盔的硬件配置要求。

据高宇介绍,这些产品的CPU要求几乎都是Core i5以上,显卡也都在主流以上。

如此算来,PremiumVR的硬件成本基本都在一万元以上,而且产品形态也有很大差异。

现在最流行的是Oculus Rift头盔和基于游戏机的PS VR。

这些都是体验最好的VR产品。

对于以计算性能着称的英特尔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低端的ENTRY-LEVER VR是市场上的一体机和VR盒子。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低端VR一体机、VR盒子的出货量非常大。

虽然用户体验与高端VR或即将推出的主流VR还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其便携性和成本低廉(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比如在房地产领域。

高宇直言,英特尔不会忽视低端市场。

英特尔的 Cherry Trail 平台目前是一款一体化交钥匙解决方案。

雷锋网此前曾报道,国内VR厂商之所以如此猖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芯片厂商能够为本土企业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这大大降低了制造VR的门槛。

但如果英特尔放下努力尝试这个市场,国内芯片厂商的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

当然,英特尔未来的重点并不在上述两个市场。

目前VR行业最大的争议在于,无论是各大厂商推出的明星产品,还是从深圳流出的山寨头盔,都没有产生出爆款产品。

这一部分是由于内容的匮乏,但体验和价格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高端VR成本高,用户体验好。

整套售价约15000元,这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低端VR虽然价格便宜,但用户体验却不尽如人意。

“高宇认为,只有在用户体验和价格之间做出权衡,VR才能普及,英特尔接下来会和合作伙伴推出一系列中端产品,高宇称之为主流VR。

在上游芯片方面在VR层面,能够同时提供CPU和GPU的厂商屈指可数,这是Intel在VR领域的一大优势,再加上其对高中低端市场的覆盖,Intel可能会在VR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这次能够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