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被美国商务部制裁,给中国火热的智能手机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和制造基地。
全球前10名智能手机制造商中有7家是中国品牌。
随着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中国手机企业一方面积极寻求“海外”机会,另一方面在新品发布会上也经常调侃和针对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
然而,在美国的制裁下,中国手机企业突然发现,没有高通芯片、日韩高端屏幕的技术支撑,没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独立的谷歌安卓系统,自己就会“脱离美国”。
技术”。
大多数失去了面貌的中国手机企业只能称为“组装企业”。
他们在制裁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经营面临巨大困难。
据美国商务部官网3月7日公告,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为由,对中兴通讯实施出口限制。
在规定的限制期内,美国供应商在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商品(包括软件和硬件商品及服务)之前,必须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证。
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这些申请常常被拒绝。
行业分析人士告诉《壹观察》,中国手机行业一度落后世界技术水平10多年。
面对智能手机市场爆发的“弯道超车”机遇,中国手机企业依托全球手机供应链转移和成本制造优势。
,迅速获得出货量和市场份额。
但从核心技术水平来看,只有华为海思和阿里巴巴YunOS操作系统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投入在本土市场实现了突破。
其中,海思全年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预计突破万台,阿里巴巴的YunOS当年装机量突破万台。
但从整个行业格局来看,“缺核心、缺灵魂”的形势依然严峻。
在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情况下,被海外科技企业“养肥然后砍掉”的风险随时存在。
该人士表示,高通此前向中国手机企业销售处理器芯片收取高价(相比三星),并且还按照整机价格的3%-5%收取专利费,同时逼迫国产手机电话公司出售他们手中的所有专利。
不得使用对高通的反向许可来起诉其他高通手机客户。
这实际上是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企业对中国手机企业的掠夺。
在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的介入下,目前只能解决中国市场内的销售问题。
《壹观察》分析认为:国内手机企业出海一方面要注意规避各种风险,同时需要坚持技术投入,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突破。
全球手机企业的发展历史也证明,没有一家企业,无论是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还是三星,没有核心技术就不可能成为行业领导者。
与目前智能手机的技术和产业结构相比,新兴的智能可穿戴产业正在成为中国智能产业摆脱“心脏病”的突破机遇。
例如,无人机领域的大疆创新、智能穿戴芯片领域的深圳智能手表科技等,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的市场创新力量。
深圳智能手表科技创始人兼CEO王辉告诉《壹观察》,与手机行业相比,中国智能穿戴领域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时起步,同时有全球最大的智能设备市场也是最完整的市场。
凭借智能产业供应链和制造企业、成熟的操作系统、完善的电商和物流体系,中国智能穿戴产业必将涌现出几家世界级的领先企业,而智芯科技的目标就是成为智能穿戴行业的高通。
智能手表行业。
弥补中国智能穿戴行业关键的“缺芯”问题。
据钟表行业资深从业者介绍,目前全球手表产能约为16亿只,主要采用以瑞士企业为代表的机械表机芯和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石英机芯,其中后者约占16亿只。
市场占有率达70%,多年来巩固了行业格局。
但随着智能手表的出现,这一现状正在被打破。
数据显示,2018年瑞士手表出口下降3.3%,这是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口量下降,而且这一趋势正在加剧:2020年1月瑞士手表出口同比下降7.9%。
与此同时,今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1万只,首次超过瑞士手表出货量。
对比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智能手表首先蚕食石英机芯手表产品,因为两者的价格和用户基数都差不多。
然而,随着高端用户对健康等需求的提高,传统高端机械表也开始受到冲击,维持了数百年的瑞士钟表业也不得不寻求转型。
:瑞士奢侈腕表品牌泰格豪雅在年底发布了首款智能手表,并计划今年推出6-8款智能手表。
在今年的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天梭还展示了旗下首款智能手表——天梭Smart-Touch。
从目前智能手表的现状来看,苹果Apple Watch市场份额为63%,其次是三星16%,两者份额加起来接近80%。
不过,正如深圳智能手表科技创始人兼CEO王辉所言,中国智能穿戴产业在处理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可以充分依托其供应链、制造、规模市场优势为了迅速抢占市场,甚至联手中国智能手机“走出去”的潮流,迅速达到了目前以日本企业技术标准为基础的传统石英表核心产品的巅峰。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手表企业拥有每年10亿只的制造能力(约占全球产量的70%)和巨大的消费人群市场。
他们完全有能力催生智能可穿戴领域的“高通”和“谷歌”。
重要的是,这次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