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亿台,同比增长8.5%;同时,他们预测,未来五年,智能手表将继续增长,而智能手环将几乎停滞。
数据显示,新兴市场越来越多地采用可穿戴设备。
未来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0%,年出货量将跃升至10亿台。
IDC移动设备跟踪设备高级研究分析师Jitesh Ubrani表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崛起不仅会出现在成熟市场,还会出现在亚太等地区的新兴市场。
”日本将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消耗了所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三分之一以上。
按系统划分,智能穿戴操作系统中,随着其他平台的崛起,苹果watchOS的份额将从2018年的44.4%下降到2018年的35.8%,但仍将保持领先地位。
预计到今年,第二大操作系统将是Android,市场份额为22.4%。
Android阵营仍然存在系统碎片化的问题,但也有好处:开源平台为制造商提供了定制可穿戴设备体验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差异化。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谷歌的服务在中国无法使用,很多本土品牌已经开始在wearOS(谷歌的手表系统)上进行一些自己的本地化尝试。
IDC 预计这些设备将在许多其他国家/地区激增。
随着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提供产品,并且平台在功能方面赶上竞争对手,wearOS预计将在2020年占据19.8%的市场份额。
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其余部分将由较小的平台和参与者组成,三星、Fitbit 和 Garmin 凭借各自的专有平台占据主导地位。
IDC可穿戴设备团队研究总监Ramon认为,智能手表最重要的作用仍然是主动为用户提供可浏览的信息,这比手机更方便。
其次,智能手表将为用户之间提供新的沟通方式。
第三,智能手表操作系统将强调连接,不仅是用户之间的连接,还包括佩戴者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之间的连接。
最后,智能手表将在健康和检测潜在疾病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DC预计,全年智能手表销量将达到1万台,占可穿戴设备总销量的三分之二。
预计到今年,智能手表总出货量将达到1亿只。
除了智能手表外,混合手表和部分儿童手表也将继续大量出货。
逐年来看,智能手环产品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0.3%。
增幅很小,但预计到2020年该品类仍将占可穿戴产品整体销量的24.7%,总销量将达到1万台。
虽然不像智能手表那么高端,但它们是首次购买者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第一步,由于价格低廉,在发达市场中可将其用作简单的疾病监测工具。
除了手表、手环之外,还有智能耳机这一品类。
2018年它们的市场份额不到2%,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8%。
该类别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手机制造商取消了耳机插孔。
此外,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将生物识别跟踪技术应用到无线耳机中。
除了听音乐之外,心跳检测等功能也被集成到耳机中,进一步推动了此类产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