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我们距离半人半机器的时代还有多远?

时间:2024-05-22 18:25:59 科技赋能

苹果首款智能手表WATCH,掀起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新浪潮。

从互动游戏,到眼镜、手套、鞋子等可穿戴设备,再到科学家设想的植入式设备……人们不仅想知道:我们距离科幻小说中的半人半机器时代还有多远? A. 日常穿戴智能化设计 什么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目前最常用的解释是:应用可穿戴技术,智能设计日常穿着,开发可穿戴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装、鞋子等。

它不仅是硬件设备,更是一种产品。

通过软件支持、数据交互、云端交互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

它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

可穿戴技术多年来一直受到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

然而,由于其成本高、技术复杂,许多相关设备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资料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概念和雏形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形式的设备已经出现,其中史蒂夫·曼基(Steve Mankey)首先开发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各种技术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从概念转变为现实产品。

国外已经出现可以通过动脉记录佩戴者心率的智能泳镜;智能手套可以监测高尔夫球手挥杆过程中的加速度、速度、位置和姿势,从而提高佩戴者的高尔夫技巧;可以监测儿童睡眠的智能手套;可以检测状况并将结果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的智能睡衣;可以改善佩戴者坐姿的智能腰带……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正在走进生活。

对于中国市场,除了大家熟悉的谷歌眼镜外,今年也有不少新产品亮相。

今年9月,雷蛇宣布将于第四季度向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名为Razer Nabu的智能手环。

这是一款智能腕带,结合了智能手表的通知功能和先进的健身腕带传感器。

雷蛇创始人陈民良表示,这款手环可以记录用户的步行距离、步数、消耗卡路里、睡眠质量等运动信息,为用户提供运动数据参考,并通过手机软件记录日常数据。

运动数据和健身信息。

同月,游戏公司完美世界也宣布推出与新游戏《射雕ZERO》集成的可穿戴互动外设“ZERO鞋”。

这双鞋拥有多项线上线下互动功能。

玩家佩戴它们可以通过跑步距离兑换游戏中的各种奖励,同时配合手机软件进行在线互动。

  B。

在发展初期,“可穿戴智能设备”为大众带来更多新奇体验,挑动资本市场的神经。

但在科学家看来,目前的发展仅处于“初级阶段”。

这一想法也得到了业界的证实。

“从全球市场来看,‘智能穿戴设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销量不错,但用户反馈却褒贬不一,可能是因为用户从未找到真正好的产品。

”对于国外的反响,陈敏良坦言,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乐观。

陈民良分析说,归根结底,产品与人的附着力很低,这成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短板”。

“人们很可能会因为一个产品新颖、时尚而购买它,但很少会坚持下去。

例如,智能手表有很多很好的功能,但它的电池寿命很短。

健康手环适合运动用户。

非常有用,但很多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因为无法实现更多其他功能。

”此外,“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流行也引发了其他担忧,比如这些产品虽然提高了沟通的便利性,但是否会让人们更加依赖科技,对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开车时打电话是一种危险行为,但开车时使用智能手表、智能戒指或智能眼镜会降低人们对安全意识的关注,带来更大的风险。

虽然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但据信驾驶时任何分散注意力的行为都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有报道称,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议会提出了一项修正案,规定“使用可穿戴设备”。

信息安全是另一个关注的焦点。

一些“可穿戴智能设备”会记录用户非常私密的个人信息,比如心脏健康状况。

那么,如何保证这些信息不被泄露呢?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陈敏良相信“可穿戴智能设备”将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肯定会有更多的技术增强人与设备的依赖,将更多的功能融入生活。

将增加。

“毕竟这是一个新兴行业,一切都需要发展。

”  C.未来技术会转向植入式设备吗?看来,短短几年的时间,只出现在科幻电影和文学中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幻想已经成为现实。

人们不再怀疑。

托尼在《钢铁侠》?斯塔克的设备可以通过红外感应手环进行控制,可以随时将他变成钢铁侠; 《环太平洋》中的战斗机甲被视为人类外骨骼的放大增强版。

这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科技发展如此之快,人们不禁想知道:可穿戴设备之后会发生什么?当我们身上的一切,包括衣服、鞋子,甚至眼镜、珠宝,都是智能的,并被赋予了一些强大的能力。

技术发挥作用后将如何发展?最近一期的美国《时代》杂志给出了这样的预测:“过去,技术和我们的身体是分离的,但一旦你对可穿戴技术说OK,“内在化”将成为唯一的方向:继Apple Watch之后,最合乎逻辑的是“植入”。

如果苹果真的让可穿戴设备成为流行产品,它可以在我们的身体网络中创建如此多的节点,以至于它可以制定所有规则。

事实上,“植入”这个词对于医学界来说已经不再陌生。

比如起搏器、人工耳蜗等已经是成熟的医疗技术。

在国外,心电图已经被植入心血管的皮肤表面下。

然而,这种“植入”的前提是拯救生命和修复残疾。

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借助植入设备来提高我们的能力,你能拒绝这种诱惑吗?比如像金刚狼的爪子可以随意伸缩,比如在大脑中植入芯片,让人类拥有“照相记忆”,甚至可以通过空中进行交流,这对于国防部来说并不是天方夜谭。

透露了一个代号为“阿凡达”的项目,五角大楼投资1万美元开发意念控制的机器人。

2010年,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实现了让猴子控制运动的目标。

今年8月,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宣布,他们不仅可以让猴子用意念移动虚拟手掌,还能感受到虚拟手掌触摸物体的触觉信号。

有四种不同的手部动作:钩、握、捏。

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每天都在发生。

但《时代》周刊文不忘提醒:“是时候我们决定我们想要获得多少控制权,以及我们愿意放弃多少控制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