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是难还是容易?传统代工厂转型为自有品牌似乎并不困难,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
但相比品牌商“消费者需求——创意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宣传销售——售后服务”这七个步骤,代工厂只占了其中三个:产品设计、母带制作生产和仓储物流。
。
换句话说,这些代工厂只需安心地生产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按时交付给下订单的客户即可。
整个过程不需要面对任何消费者,因此对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不多。
在从代工厂向自有品牌“升级”的过程中,以前可能不太重视的营销、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环节现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这些公司重新建立系统。
如此看来,这次“升级”其实并不简单。
面对转型,企业显然不能有太多的“浪漫情怀”,但也不能过于悲观。
毕竟,饭要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只要遵循“升级”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仍然可以取得成功。
走近“升级者”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代工厂,尤其是可穿戴设备代工厂发展自主品牌后的情况,笔者走访了深圳哈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郑毅。
自2007年起代工手表和手机,是最早开发此类产品的制造商之一。
他们还为许多世界领先的公司代工和生产智能手表产品。
就在去年,趁着“可穿戴元年”的契机,该公司成立了自己的智能手表品牌“Harbo”。
郑先生说,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七八年了。
目前,公司正在推进OEM和品牌线的共同推进。
这种“两条腿一起走”的方式更适合目前大部分转型企业,因此,现阶段“哈波”品牌仍然非常重视国外订单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与自有品牌相结合让订单成为品牌的标杆,由于过去只迎合订单客户,他认为与其他半途开始开发智能穿戴产品的厂商相比,这是一个相对较快的方式。
自然是其无与伦比的经验和成熟的生产技术。
郑先生也坦言,国内很多转型品牌的厂商习惯了做电子产品,对电子产品的传统工艺掌握得很好,但对手表的造型和品质的追求还远远不够。
智能手表虽然有“智能”二字,但它仍然是手表。
只有拥有一块好看的手表,人们才会佩戴它。
这就是“Harpo”下一步所追求的。
对于传闻中苹果将推出的iWatch,郑先生表达了期待,并开玩笑说希望它能尽快问世。
他表示,利用苹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会让更多人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这将“火上浇油”,让可穿戴设备更加受欢迎。
苹果有苹果的高端市场,他们会专注于中端市场。
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冲突。
“升级者”的想象 谈及未来,郑先生表示,他有很多想法,比如开发自己的软件,将智能手表“软硬件结合”,比如免费分发“Harbo”手表,只收费每年用于软件使用。
“服务费”……与笔者对传统代工厂管理者的刻板印象不同,郑先生懂微博、微信,甚至对“互联网思维”、“创客”等概念也有大致了解。
未来,他还想为《哈珀》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虽然品牌成长之路还很漫长,但有了这些美好的创意,一切开始变得像“打怪升级”一样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