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拨开云朵见阳光】VR无形“战争”下的短暂和谐

时间:2024-05-22 17:59:09 科技赋能

进入新的一年后,VR在设备、舆论、资本、发展等领域所呈现的变化,预示着VR将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首先在CES上,除了Oculus、PlayStation等知名设备外,一些基于Google Cardboard标准的VR设备也出现了。

设备的聚集不仅认可了VR的未来,也预示着VR设备可能很快就会进入消费时代。

那么,继微软、Facebook等一些巨头在VR和AR领域不断发力之后,苹果最近也开始在VR领域继续发力,积累技术人才——聘请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的顶尖研究员Doug Bowman ;与此同时,谷歌也不甘示弱,开始招募VR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看起来它想进一步加强VR业务,开发多款消费级虚拟现实硬件。

在智能手机领域无法与苹果竞争的三星也开始有所行动。

在推出GearVR虚拟现实设备后,三星宣布在纽约开设新的影视工作室,目的是为GearVR虚拟现实头盔制作更多内容元素。

同样不理想的索尼,在发布了 PlayStation 4 虚拟现实设备 Project Morpheus 后,继续加快步伐,并公布了 VR 益智游戏《GNOG》。

而更加“落魄”的HTC,为了挽救公司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的颓势,将“所有的金钱和生命”押在了VR上。

他不仅去年多次表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至关重要,而且最近他还表示VR比手机更重要。

如此关注,甚至有消息称王雪红将成立一家新的独立VR公司来运营(注:HTC后来辟谣称并无此事)。

国内,除了腾讯、乐视、暴风科技积极参与VR等前沿技术的探索外,到处革命的小米也在今年的年会上宣布将探索诸如VR等前沿技术。

虚拟现实。

与此同时,国内VR创业也跃跃欲试。

一是关于承载空间。

北京上地中关村真实空间、青岛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安顺张旺虚拟现实产业园等也在不断推进;另一个是关于点,在装备方面。

内容方面有Nibiru、3Glasses等,乐客VR、TVR时光机等初创公司也出现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场涉及“全民”的隐形战争。

我说隐形是因为大家都知道VR很重要,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但没有人知道VR产业会有多大。

这个有点看不出来。

不过,高盛在一份长达58页的报告中表示,到2020年,硬件和软件收入将达到1亿美元。

如果受到大众的欢迎,其价值可达1亿美元。

据Digi-Capital预测,VR/AR软硬件市场潜力可轻松达到1亿美元规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

这样的前景让所有参与者都望而却步,希望这样的隐身在机会来临时突然大动作。

资本热情很高,持续加速VR产业布局。

且不说微软、谷歌、Facebook、苹果的不断收购,在国内资本的寒冬之下,这群嗅觉敏锐、做工精明的“投机者”仍在向VR领域的企业伸出橄榄枝。

1月24日,专注于VR内容研发的北京乐客VR获得数千万元A轮投资; 1月21日,暴风魔晶获得第二轮2.3亿元融资后,估值也较去年4月有所提升。

首轮融资由3.1亿美元增至14.3亿元人民币; 2017年12月25日,大鹏VR获得1万美元B轮融资;早在11月中旬,Noiton就完成了超过1万美元的B轮融资。

从目前来看,VR虽然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依然缺失; 2、技术、内容晕眩等体验问题仍需努力; 3、开发成本高; 4、VR基础仍然不足——只有1%的PC硬件能够很好地支持虚拟现实; 5、VR标准分散、缺乏统一。

然而,VR领域的各家企业对问题的认识却出奇一致——必须全方位满足消费者,提出体验优先、内容决定VR发展高度等口号,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自己的形式。

有一定基础的设备厂商,除了打造自己的内容外,还积极支持开发者,共同构建生态系统;业内大家也都很自觉,默默遵守一些规则,比如延迟控制在20毫秒以下,刷新率至少保持在90Hz以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知道“战争”仍然是“战争”,到了该与外界联合的时候,他们还是要与外界联合——寻找解决办法。

因为消费者不认可,无论前景多么美好,行业也无法腾飞。

就像微软对待智能手机一样,它知道移动是未来,所以在2018年推出了Windows Mobile,但消费者就是不认识,所以微软最终起得早,迟到了。

这种前车之鉴绝不能重演,否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才能恢复消费者兴趣。

所以这一次,各个厂商都在努力开发自己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常见的问题。

见惯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各种冲突,不少VR行业人士都有些享受VR中难得的短暂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