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戴手环监测睡眠?不幸的是,他们的睡眠分析并不可靠

时间:2024-05-22 17:56:20 科技赋能

最近,诺基亚推出了一款售价1000元的智能睡眠监测器“Sleep”。

据称,这款设备只需放置在床垫下即可检测用户的睡眠情况。

睡眠周期(包括深度睡眠、浅度睡眠、快速眼动睡眠)、跟踪心率并监测打鼾情况。

智能睡眠监测器“Sleep”Nokian的“新玩具”一经推出,关注智能设备的朋友就再次对睡眠监测这件事产生了质疑:价值几十元的手环据说也能监测睡眠,而且甚至下载一个免费的手机应用程序也可以告诉你昨晚睡得好不好。

这些智能设备可靠吗?这还得从他们监测睡眠的原理说起。

智能设备睡眠监测原理。

事实上,市面上大多数智能设备的睡眠监测功能都是基于手表式体动记录仪的原理。

体动记录仪使用加速计来记录用户在睡眠期间的运动。

status 来分析其睡眠状态。

简单来说,当活动记录仪检测到用户没有太多动作时,则判断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如果用户开始移动,则判断用户已经醒来。

虽然实际测量没有那么简单,但体动记录仪确实可以根据用户的微小动作来判断睡眠深度,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大致记录用户入睡和醒来的时间。

不同价格的智能设备,功能丰富程度不同,因此测得的睡眠结果也不同。

具有更多功能的智能设备,比如心率、血氧监测功能,或者利用麦克风收集用户打鼾数据,可以帮助根据更多数据分析用户的睡眠情况,自然会对用户的睡眠状态有更准确的掌握。

另外,部分用户更关注深睡眠、浅睡眠、快动眼睡眠三个睡眠周期的长短来判断自己的睡眠质量。

事实上,智能设备的监测方法无法还原用户睡眠周期的特征,这部分数据也不存在。

多么有参考价值啊。

睡眠监测的黄金标准——多导睡眠图。

对于睡眠监测,医院一般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脑电图、眼电图、下颌肌电图、口鼻气流、呼吸运动、心电图、血氧等。

、打鼾、肢体运动和身体位置等参数,进而分析患者的睡眠周期和质量。

我们简单比较一下基于体动记录原理监测睡眠的智能设备和智能手机,以及收集丰富的人体数据进行睡眠分析的多导睡眠图系统。

可见两者的准确率肯定相差很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文提到,智能手环等设备对睡眠周期的分析非常不准确。

此外,睡眠呼吸暂停和呼吸障碍等症状无法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监测,这意味着它们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

智能设备的睡眠监测功能可以作为我们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的参考。

一些功能丰富的智能手环可以很好地分析我们的睡眠和清醒状态。

没有必要因为它们没有医学参考价值就杀掉我们。

但一些患有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不能依赖智能设备的睡眠监测功能来帮助改善睡眠。

此外,很多用户还关心深度睡眠、浅度睡眠、快速动眼睡眠的分析。

一般智能设备无法准确计算,因此无需关心设备给出的睡眠质量评分,避免不必要的睡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