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玩转虚拟屏幕,例行公事还是想法? 2019年5月17日,亦数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虚拟屏幕的可穿戴产品Cast One。
这款2英寸的设备机身采用铝合金一体式设计,可以随时随地在不同场景下通过媒体进行展示。
“屏幕”尺寸可以在2-60英寸之间,分辨率最高可达100像素,支持最高P级视频的播放。
还可以与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共享同屏,进行多元化操作。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虚拟屏幕确实与目前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关系不大。
看到这里的读者可能已经感觉到自己被深深地欺骗了。
说是套路似乎也不无道理,因为这款设备只是利用虚拟显示技术,将屏幕呈现在手背、桌面、墙壁、地板等媒体上,给用户一个新的体验,给人一种投射。
即视感。
这是一个新想法。
笔者主要考虑公司未来的产品目标。
该公司的目标是实现基于虚拟成像的多点触控交互,即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屏幕直接实现触摸操作。
因为目前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设备的硬件支持还远远不能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无论是3D眩晕、设备漏光、分辨率低等,都暴露了VR体验的痛点。
因此,无论你是对国内新技术的创新力量有支持的感情,还是对基于这种交互技术的未来产品的期待,都应该给它贴上新的想法。
CAST ONE 产品参数(数据来源:亦数科技) 如果说 2018 年 Google Glass 的发布增加了我们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关注度,那么 BAT 互联网三巨头相继进军该领域的一年将被视为第一年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一年。
如果是这样,那么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四年,但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忘记它们,转而追求云计算、虚拟现实、量子通信等新兴热门技术领域。
可穿戴设备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数据来说话吧!市场出货量将继续高速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1万台,同比增长67%。
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1亿台,同比增长超过40%。
同时,随着消费者逐渐享受到可穿戴设备的便利和好处,这一数字预计今年将达到2.37亿台,年复合增长率为25%。
每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及预测(数据来源IDC) 硬件制造商占行业利润的75%。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大部分利润仍然掌握在硬件厂商手中,而基于智能终端产品的服务提供商只获得了极小部分;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75%的利润将由硬件厂商获得。
剩下的25%的利润将分配给半导体制造商和各种服务制造商,其中半导体制造商将获得约3%,提供移动商务和其他服务的制造商将获得约18%,而提供数据分析和消费者服务的制造商将获得约18%。
将获得约4%。
。
可穿戴设备利润结构(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少数品类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提升。
据调查显示,过去几年,用户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认知主要来自于智能设备。
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但其他智能设备认知度不高。
从可穿戴市场份额来看,以Fitbit、小米为代表的健身追踪设备产品占据了行业半壁江山,而Apple Watch依然是智能手表领域的领头羊。
可穿戴产品市场认知度排名(数据来源互联网) Q1 可穿戴产品市场份额(数据来源互联网)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目前正处于进入成熟阶段之前的市场启动期,并且他们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行业仍然保持高度景气度。
过去行业出货量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仍可达25%。
Fitbit、小米、Apple Watch等创新产品可以调动市场活跃度;其次,行业利润大部分落到硬件厂商手中,说明产品竞争程度还停留在卖设备阶段,基于后续大数据服务的高利润领域相对浅,这也体现了行业的不成熟。
市场 ;最后,从产品普及度来看,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受众群体最高,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这说明行业产品差异化较低,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产品选择。
行业扩张仍存在广阔空间。
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健康数据也将快速增长。
只有与大数据、云服务相关的产品才能得到广泛应用。
只有行业达到应用成熟阶段,才能真正打开市场空间。
尤其是在健康、运动、医药等市场,未来将会有广泛的使用场景。
至此,如果你还不清楚这是新套路还是新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就让市场来监督和检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