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终端行业的新热点,已经走下神坛了

时间:2024-05-22 17:40:04 科技赋能

当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2018年谷歌开发者大会上拿出他的神奇眼镜时,全场惊呼。

从智能眼镜到智能手表,从智能手环到智能项圈……以Google Glass为代表的一批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从幻想走进了现实。

过去电影中令人难以置信的高科技设备不再遥不可及,这种新型智能设备给人们带来的体验无疑是神奇和震撼的。

  成为智能终端行业新热点。

如果你经常关注科技和数字领域,你会发现“可穿戴设备”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几乎与“智能手机”持平。

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趋于饱和的前提下,智能手机的创新空间逐渐缩小,可穿戴智能设备自然成为智能终端行业的新热点。

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在一些科技刊物和技术展会上看到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设计理念和原型。

但由于技术水平或者成本较高,可穿戴智能设备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

2016年,谷歌眼镜的出现掀起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飓风。

自此,可穿戴智能设备开始走下神坛,进入民用领域。

2017年,亚马逊、苹果、Facebook、微软等各类科技巨头纷纷投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研发,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分得一杯羹。

各种调查公布的相关数据以及频频亮相,让可穿戴智能设备几乎被视为下一个“智能手机”。

就连时尚界也准备出手,似乎要使其成为消费领域的下一个“宠儿”。

但显然,看看你周围的朋友。

其中有多少人佩戴智能手表?有多少人佩戴智能手环?三星智能手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已经有很多型号在售,但大多数三星手机用户并没有像关注“手机”那样关注它们。

长春百脑汇三星专卖店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与手机一起推出的三星智能手表并不太受欢迎。

上市一个月后,全店仅售出2只手表。

与购买手机的用户数量相比,这一比例几乎是1比1。

其他各品牌的智能手表、智能珠宝也处于同样的尴尬境地。

目前唯一流行且有吸引力的就是各种健身腕带,它可以详细记录用户健身锻炼的相关数据,为用户提供参考。

它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它更实用,但也不排除一些用户只是为了求新。

业内人士分析,可穿戴智能设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产品服务圈尚未完全突破。

尚未成立。

将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据相关数据分析,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

世界知名企业普遍认为,该领域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产生可观的收入。

相关专家表示,虽然目前的产品形态和销量并不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可穿戴智能设备没有未来。

事实上,智能手机等所有流行的数码产品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不断的炒作,最终在技术和平台逐渐完善后才开始流行。

苹果的Apple Watch可能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也许它没有iPhone那么神奇,但至少苹果的声誉足以让普通人开始了解“智能手表”这个词。

只要产品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采用,市场不断发酵,相信它们的普及指日可待。

现阶段很难成为日常必需品。

根据今年“双十一”的数据,与其他数码产品相比,可穿戴智能设备被消费者购买的可能性较小。

分析人士指出,可穿戴市场遇冷不仅与炒作、山寨有关,根本原因还在于产品本身。

现阶段市场上推出的可穿戴产品还无法成为消费者的日常必需品。

“可用不到、体验差、无法使用”等问题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

记者近日走访了我市一些销售数码产品的商店。

店主表示,“智能手表”等普通可穿戴智能设备虽然价格相对实惠,但其功能不足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至于功能性更强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高昂的价格却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此外,缺货、采购困难也让不少消费者放弃了采购的想法。

以谷歌眼镜为例。

价格一万多元,实体店没有现货。

可以预约的店很少。

即使可以预约,也至少要等一个月。

事实上,市场上大多数可穿戴智能设备并没有达到消费者的“理想效果”。

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消费者表示,很多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过于普通,没有吸引人的“亮点”,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成为生活必需品。

此外,一些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不够吸引人,外观缺乏创新和时尚,这也让追求新潮流的消费者没有购买欲望。

尽管目前的市场数据难以乐观,但部分产品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有两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值得期待:除了日常生活应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外,专业或特殊领域的可穿戴设备也有很大潜力。

例如,在一些工厂或手术室中,有大量的应用场景需要可穿戴智能设备进行操作。

这些需求将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