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8中国IT领袖峰会聚焦数字智能,旷视唐文斌阐释AI发展本质

时间:2024-05-22 17:39:37 科技赋能

3月25日,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正式开幕。

众多IT巨头出席,围绕“新时代:数字中国与未来世界”的峰会主题,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新时代和新工业革命的新动力、新方向、新模式。

此外,峰会还设置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独角兽与前沿产业”等9场高端对话、演讲和主题论坛。

旷视科技Face++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受邀出席,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方向。

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创办于2006年,今年是该主题峰会第十次亮相。

作为研判IT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智库来源,每届峰会都会吸引众多行业知名人士出席,对技术方向和IT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除了演讲和对话之外,在今年的IT领袖峰会上,来自腾讯、IDC中国、艾瑞咨询、赛迪顾问、GfK、易观国际的六家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还发布了最新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提供了重要信息。

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据分析,到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4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50%。

届时,中国数字经济占比将至少达到55%。

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将选择拥抱数字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火车头”。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对话与本次峰会的主题相关。

未来世界的六大关键词是智能、互联网、健康、求职、效率、绿色。

其中,可重点关注的十大产业和四大规模产业,涵盖了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万亿规模家庭互联网等。

在本次峰会仅有的两场高端对话中,人工智能被用作其中之一的主题。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高端对话由数字中国联合会执行理事长丁健主持,达世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海尔家电首席技术官赵峰等嘉宾出席。

工业集团、金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少春、物美集团总裁张斌、旷视Face++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参与对话。

唐文斌(左三)与行业领袖畅谈人工智能。

无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还是《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政府都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将人工智能产业视为未来实体。

经济发展新动力、新引擎。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较早推动技术向产业应用转化的公司,旷视科技多年来代表行业率先完成了多项世界级的前沿人工智能应用。

“旷视科技是一家以深度学习和视觉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和产品公司。

从人脸识别到行人识别再到车辆识别,以及各类图像识别,旷视科技希望赋予机器看到和理解图像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赋予机器和人类一样的眼睛。

”唐文斌表示,“在业务落地方面,旷视科技主要聚焦三个核心应用场景:一是金融安全。

我们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很多需要实名身份认证的场景将业务搬到线上,让用户远程自动完成操作。

因此,我们为金融行业提供了一个名为FaceID的在线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可以帮助征信机构和金融机构完成自动化的实名验证。

另一方面,我们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手机上,为小米、VIVO、华为、锤子、美图等一系列手机提供人脸解锁和人脸成像服务。

”此外,唐文斌表示,旷视科技Face++也在打造“城市大脑”,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新经济、保障公共安全。

凭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智能安防和最新智能以零售业务为例:“在公安场景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对视频图像中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并将数据与公安业务结合起来产生价值,比如识别逃犯、拨打报警电话等。

”去年,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设置,我们协助中国警方抓获了多名逃犯。

在零售场景中,计算机视觉可以识别人、货物、场景。

我们知道电商中有大量的数据。

但线下数据很少,所以在线下场景下,消费者走进商店,拿了一瓶可乐,看了看,放下,再拿一瓶水,最后离开。

这种行为背后的含义可能有一定的运营和商业逻辑。

我们希望用机器眼睛感知这些商家可能看不到的信息,为他们改进经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对话过程中,主持人丁健就人工智能的本质创新、产业实践和社会效益三个方向提出了问题,唐文斌相继进行了回应。

问题一:人工智能基础层面的突破方向是什么?人工智能的未来? 主持人丁健本次对话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直奔人工智能的腹地,希望从唐文斌与大家分享的对话中得到引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精髓。

多年人工智能基础研发经验,未来能够让AI持续爆发的方向有两个:“人工智能有三个基本层次:算法、引擎和应用。

对于这三个层次,我认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是触手可及的技术,一个是遥不可及的技术。

以“触手可及的技术”为例,人工智能现在主要依靠深度学习的突破来实现增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做了很多可以让机器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框架,比如去年发布的VGG、ResNet、旷视科技等。

ShuffleNet持续提升AI的智能能力;另外,我们也在尝试一种用AI来做AI的方法,用更加创新的网络架构来实现AI机器学习的突破。

另一个方向是未来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强人工智能需要回归对物理世界的本质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可能需要量子计算来突破强人工智能。

”问题二:企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创造效益?唐文斌与大家分享了两个词:一是技术信仰,二是价值实用主义。

他解释说:“这两个词某种程度上是人格分裂,但它们是也是相互结合的。

关于技术信仰:我们认为科技公司必须有自己的技术洞察,相信那些你可能因为看到而无法获得短期回报的东西,并且必须坚定不移地投资于你可能看不到的东西能够获得短期回报,比如我们公司内部开发的Brain++。

另外,做事一定要务实。

我们不质疑之前的技术信念,但在开发产品和业务时必须脚踏实地,不断质疑:你为谁、在什么场景下提供什么价值?客户为什么选择你? ,而不是选择另一种方式。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否有价值。

没有价值的场景不仅对企业来说是无效的,对于技术本身的突破也可能毫无意义。

《问题三:人工智能会造成失业吗?》作为对话的最后一个问题,五位领导人从人工智能和工业建筑设计的本质使命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会造成人类社会大规模失业。

事态发展 人工智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的声音不绝于耳,而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影响,五位嘉宾首先承认人工智能会造成失业,但强调人工智能不会造成就业岗位流失。

正如唐文斌所说:“人工智能虽然会为人类社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人的失业。

然而,那是因为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了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岗位,并且未来将无处不在。

在机器的世界里,大部分工作岗位将不可避免地减少。

这样一来,可能会有大量的人“失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也解放出来去做更多的技术或精神文化工作;同时,人工智能也为人类创造了一些新的就业岗位。

,比如成为人工智能的数据注释者,或者学习控制人工智能。

所以我们不必太担心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