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 PC飞入云端

时间:2024-05-22 17:31:18 科技赋能

随着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设备的不断出现,可穿戴设备日益扩展PC和手机的功能。

通过更便捷的使用体验和潜在的云端大数据,可穿戴设备正在开创一个全新的“云+端”移动互联网时代。

Nike+ FuelBand是耐克公司推出的一款电子腕带产品。

它采用加速度测量技术,通过感知手腕的运动来传输不同的活动信息。

显示在LED点阵显示屏上,可通过连接电脑或iPhone共享数据。

与朋友分享或上传到 Nike+ 社区。

耐克凭借FuelBand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击败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公司,荣获今年“最具创新公司”称号。

耐克作为运动产品厂商的代表,推出了这款个人消费电子产品,体现了可穿戴设备在运动行业的广阔前景,也打开了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之门。

随着iWatch的消息不断,以及Google Glass的曝光,业界对可穿戴设备的热情不亚于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可穿戴设备正在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随着IT产业的重心逐渐从传统PC产业转向移动互联网产业,消费电子设备从台式机、笔记本到平板、手机,逐渐向便携化、云化的“小而大”的方向发展:并且权重不断降低,但对网络的依赖却越来越大。

轻量化的硬件带来了更高的便携性,增强的网络带来了更好的社交体验和大数据。

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也是消费电子的长期发展方向。

手表、腕带、眼镜以及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都在传递着同一个理念:以多个传感器和识别硬件为核心的可穿戴设备不需要强大的计算、存储和显示功能,因此硬件的成本和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甚至只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网络和显示的功能,数据的计算和存储都在云端完成。

这种“一大一小”给用户带来的便捷体验是显而易见的:更便携的应用体验和更强大的社交功能自然会吸引更多用户对其进行投入。

无需拿起手机,只需抬起手腕即可查看未读消息和社交动态;无需打开电脑,只需触摸眼镜框几下,即可通过语音收听收到的电子邮件;解放双手,您可以同时完成更多任务。

越来越多的传感器类型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运动状态、身体健康、周围环境等信息,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可穿戴设备收集的越来越多的数据不断带来更多的用户信息:用户的语音输入、GPS信息,甚至运动趋势、健康状况、个人爱好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体验的不断提升,终端功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可以分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来自可穿戴设备的社交数据将扩大PC和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范围,形成更广泛的“云+端”用户体验。

通过可穿戴设备传输到云端的大量用户数据,不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精准定制运动、社交、医疗保健等服务信息和推送通知,而且还具有巨大的大数据挖掘潜力。

这是除了PC、手机之外的一个新的大世界。

数据蓝海。

因此,国内外众多软硬件厂商都致力于可穿戴设备及应用的开发。

Nike联手美国第二大孵化器TechStars,开放Nike+ API用于创业孵化;谷歌发布了Google Glass Explorer版本,供开发者开发应用程序;在国内,咕咚网推出了多款具有运动和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应用;大麦健康推出基于微信的“麦步”智能计步器等。

可穿戴设备正在以颠覆性的趋势进入整个IT行业。

当然,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备的轻便性和便携性是可穿戴设备的基础。

但便携设备的电池容量是续航的短板,略显尖锐的电子设备外壳也对柔性屏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硬件设备开发相对于软件的高成本、低容错性,对可穿戴设备的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门槛。

从传闻中的iWatch到已经面世的Google Glass,从三星到微软,可穿戴设备正逐渐从科幻电影变成现实。

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相信随之而来的新的“云+端”时代离我们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