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引入智能场景识别,果园防空变得更简单,大疆植保机进入AI时代

时间:2024-05-20 02:26:29 科技赋能

4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大疆农业在赣州新丰县,中国脐橙之乡。

双方共同公布了二期项目计划,并签署了双方无人机联合实验室合同。

项目二期将重点开展T16在果园精准施药中的应用研究,为植保团队作业提供专业的数据参考和施药指导。

随着新版本固件的发布,大疆T16成为国内首款实现三维场景重构和地图语义识别两项AI技术的植保无人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王雪峰、钟玲江西省植保局局长黄涛江西省新丰县委常委、DJI大疆创新公关总监谢阗地、DJI大疆农业项目合作总监谢博之以及国家重大研发项目“监测预警与关键技术研究”的专家《柑橘木虱高效防治》出席活动。

签约仪式当天,主办方还组织嘉宾参观了当地脐橙果园,并演示了T16果树模型。

在本次T16权威评测启动的活动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首次发布了2019年大疆植保无人机MG-1P田间测试报告。

2017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农用无人机联合实验室,并对1P进行MG-A系列测试。

本报告显示,在小麦后期防治蚜虫试验中,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相比,MG-1P植保无人机的低空小量喷雾技术沉积了更多的农药且农药利用率较高。

与传统大流量喷雾方式相比,在防治效果相同的情况下,省时、省水、省药。

报告还测试了MG-1P在水稻、玉米、核桃、柑橘、桃树、榛子树、马铃薯等农作物上的最佳作业参数,为植保无人机作业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

它是大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防空服务机构提高植保作业科学性、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袁会珠表示,植保无人机低空小量喷洒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具有高效、节水、节药、地形适应性强等特点。

可对付爆发性病害和虫害,在大田和经济作物上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前景。

大疆农业是植保无人机行业的领先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植保领域领先的科研机构。

双方强强联手,结出丰硕成果,助力大疆农业专业化提升。

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很多基础研究成果。

据悉,双方二期项目将在合同签订后全面启动。

明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将使用大疆植保无人机T16在全国多个柑橘等果树产区开展巡检。

现场测试为大疆植保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优化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

此外,双方还将探索植保无人机的创新应用,包括“果树模型”的持续优化以及遥感技术在农田生产全周期的应用等。

T16测试的第一站是中国脐橙之乡赣州。

赣南脐橙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柑橘品种。

目前,赣州已成为脐橙主产区,脐橙种植面积全球第一,年产量全球第三。

年产量已达10000吨。

在人工智能助力减少农药、提高防飞效率签约仪式上,主办方还组织嘉宾前往当地??脐橙果园进行T16果树防飞演示。

据悉,T16是国内首款实现三维场景重建和地图识别两项AI技术的植保无人机。

在果树场景作业时,通过 Phantom 4 RTK 的航测规划和 DJI Terra(大疆)的导入处理,识别树木、建筑物、电线杆、河流、空地等作业场景。

可以实现。

完成作业场景识别并生成3D航线后,T16可以根据航线自动飞行作业,并且只在有果树的区域喷洒,在没有果树的区域停止。

与传统整个作业区均匀喷洒模式相比,可节省30%的农药用量和用水量。

果园场景中,有各种类型、不同高度的果树,地形复杂。

草丛和茂密的果树很容易混淆,从远距离俯视角度很难区分。

T16果树图案匹配的三维场景语义识别系统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系统。

它利用三维点云切片和三维特征融合技术,对三维场景中的物体进行个体识别。

为了提高识别效率,大疆创新采用神经网络量化技术对网络模型进行深度压缩,大幅减少计算时间。

目前,该系统已对超过30万张果树图片进行了训练,可以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英亩土地的完整环境识别。

已确定的果树有20种,包括苹果、柑橘、芒果、香蕉、火龙果等。

果树识别准确率达到95%。

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表示,“大疆希望脚踏实地,将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到农业实践中。

此次我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最权威的农业研究所之一。

”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认可,也体现了大疆农业真正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喊口号、不炒概念,让大疆的优势技术真正落到实处,造福三农。

防治黄龙病保护赣南脐橙 近年来,甘南脐橙产业虽有名气,但也饱受黄龙病困扰。

2008年以来,受黄龙病大面积爆发影响,甘肃南部脐橙生产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减产。

柑橘绿化病是一种传染性韧皮部病害,柑橘木虱被认为是在田间传播柑橘绿化病的唯一昆虫媒介。

因此,有效防治柑橘木虱已成为预防柑橘青龙病蔓延、保障柑橘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

与其他害虫相比,柑橘木虱主要附着在果树上方幼叶上,更注重短期内大面积统一防治。

与手动喷雾式防治方式相比,植保无人机的防治效率更高。

及预防效果。

大疆植保无人机用户在防治柑橘木虱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

今年12月初,国内某知名飞防机构组织对1万亩柑橘木虱进行飞防作业。

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效果得到农民认可。

今年3月,大疆创新在湖南永兴冰塘柑橘园对果树进行了T16喷洒试验。

结果表明,在每亩施药液3L的试验条件下,T16喷洒的雾滴密度比国家相关标准高出50%以上。

此外,T16在雾滴分布均匀度和覆盖面积方面也有不错的成绩。

大疆农业项目合作总监谢博之表示,T16果树喷洒试验第一站选择在陇南脐橙产区进行,体现了双方对飞控效果的信心。

果树上的T16。

未来,双方希望利用科技含量更高的喷药工具,帮助当地农民探索更高效的柑橘木虱防治方法,帮助陇南脐橙产业重拾威望。

关于果树模式,在大疆T16推出之前,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大田作物,如水稻、棉花等,在果园作业环境下并没有特别理想的解决方案。

大多数果园,果树种植分布不均,因树龄差异,树高存在一定差异。

果园里甚至还会有建筑物、电线杆、池塘等。

大疆农业推出了仿地飞行功能,应对茶园陡坡。

仿地飞行可以根据植保工作面的起伏来确定无人机的高度。

但这还不足以解决果园植保的需求。

例如,当两棵树之间距离较大时,植保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下降太远,被前方果树躲避障碍物触发,从而中断作业。

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果园植保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首先,借助航拍无人机和新发布的大疆地图软件,对作业区域进行建模,并自动进行AI识别,规划出最合适的3D路线。

然后将路线规划等任务数据导入T16植保机,开始果园作业。

通过AI完成作业场景识别后,植保机了解果树的分布情况,确保植保机只在有果树的地方喷洒,在没有果树的地方停止。

所有这一切都是自动执行的。

与整个工作区域均匀喷洒的传统模式相比,可节省30%的农药和水的使用量。

接下来,果树模式将持续升级。

例如,即将推出的“树心识别”功能,利用AI在短短几秒内识别果园内树木的树心位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喷洒。

过去,果园人工施药需要一个人一天喷洒10亩左右,很容易对人造成伤害。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无人机一小时内可以喷洒60英亩的果园,节省农药和水。

保护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