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8亿元,增速0.8%。
今年绝对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爆发的一年。
这一年,谷歌推出了头戴式手机盒子Cardboard,苹果正式发布了Apple Watch,索尼发布了虚拟现实头盔。
与此同时,三星、英伟达、爱可视、卡尔蔡司、雷蛇均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国内市场,华为、小米、中兴、盛大、百度等公司产品涵盖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大鹏、暴风科技(31)、乐视等公司均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年内,可穿戴概念股屡屡活跃,奋达科技(81)、水晶光电(73)、安杰科技(35)均录得不错涨幅。
即使经历了股灾的影响,很多概念股的股价仍然接近上证指数的水平。
作为贯穿未来五年的科技主题,智能设备时代才刚刚开始。
不妨梳理一下这个家族的血统和来历,提前规划新的一年的行情。
未来五年可穿戴市场将持续扩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董敏表示,截至2020年,我国智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于探索期,特点是各类产品规模有限、消费有限。
。
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
从今年开始,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将进入启动期。
每年可穿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亿元,且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从今年开始,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商业模式逐步完善,产品被消费市场接受,健康大数据服务更加成熟,产品更加细分。
2017年进入市场成熟期,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更加成熟,进入门槛也有所提高。
四大产业链寻找隐形冠军 A股上市公司中,涉足智能穿戴设备的上市公司不少。
建议从智能可穿戴设备涉及的四大产业链入手,寻找投资机会。
1、电池寿命(电池)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考虑到用户需要长时间随身携带,对整体设备的体积和重量自然要求更加严格,而电池模组的轻量化,占了设备体积中相当大的比例,也是缘于此。
与过去的要求不同。
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寿命比传统设备更长,因此对电池寿命和尺寸有非常高的要求。
这对于传统电池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相关概念股:德赛电池(49)、立讯精密(75) 2.互联(芯片) 智能终端的一大特点就是互联便捷。
无论是电脑还是智能手机,互联都是设备的重要功能,可穿戴设备也不例外。
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系统集成化、功能丰富化、高速性能化的趋势,设备之间的互联也将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关概念股:环旭电子(31)、Subed(22) 3.视觉(屏幕、成像)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大部分没有配备针对视觉开发的部件,大部分设备仍然采用通信方式将数据可视化通过在智能手机或计算机终端上呈现它。
但视觉元件在产品中的覆盖范围和配备将逐渐增加,广泛应用已是大势所趋。
近期资本市场热议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概念正是基于此。
相关概念股:水晶光电(73)、利达光电(89)、歌尔声学(41) 4.声学类别(语音识别、声学器件) 对于声学器件,应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中的狭小空间,其尺寸也需要比原始设备小很多。
同时需要能够在小尺寸下满足输出功率并实现防水、高降噪性能等有别于以往产品的产品特性。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MEMS电声器件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实现小型化,而且比传统器件具有更强的结构,有助于延长设备产品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