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dixcom (公众号:zhidxcom) 文本 |其中,京东以1亿元的订单金额位居电商榜首。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当天,京东做出了更大的公关动作,在美国科技巨头中选择谷歌作为自己的教父,并从教父那里获得了5.5亿美元的资金。
除了销售数据和最新投资之外,京东机器人在此期间也为京东做了足够的宣传。
期间,20余台最新配送机器人亮相京东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上地配送站,并配送订单。
与此同时,刘强东还通过微博宣布,京东重型无人机正式下线。
▲刘强东在微博宣布,京东重型无人机已正式下线。
近两年,京东凭借其电商属性和自建物流系统,在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频繁添加机器人。
不仅成立了X事业部研发机器人,还投资了机器人初创公司,并与国内多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
就在昨天,第二届京东X机器人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的目的是为京东选拔优秀的机器人团队和项目。
智动智整理了京东机器人布局的时间表,发现京东的机器人布局主要有自研、投资、合作三大路径。
从频繁的产品迭代、宣传以及京东物流声明未来将不仅仅局限于使用机器人进行自有物流,可以看出机器人已经成为整个京东物流体系中的核心角色。
此前刘强东放出的机器人%的狠话正在成为现实。
看来京东物流的兄弟们很快就会被一大波机器人取代。
1、近三年京东机器人布局智喜喜整理了近三年京东机器人布局的时间表。
▲京东机器人布局时间表1 ▲京东机器人布局时间表2 智喜喜梳理了近三年来京东的机器人布局后发现,京东的无人机研究已经在开展。
2019年9月,有网友爆料,在一栋大楼附近发现带有京东标志的“UFO”,但实际上是京东的送货无人机。
据京东官方披露,其无人机项目已于年底启动。
自2018年5月京东X事业部正式成立以来,京东在机器人方面的布局日益密集。
2017年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京东首次展示了其研发的两款配送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和三轴六旋翼无人机。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三轴六旋翼无人机次年,京东在刘强东家乡江苏宿迁建立首个无人机调度中心,并与陕西签订无人机产业协议省协议并获得首份无人机空域批准文件。
今年4月,京东不满足于使用无人机进行物流配送,宣布进军无人机植保行业。
同时,还与四川、陕西等地地方政府合作建设无人机研究中心和无人机机场,并与贵州、武汉等地当地高校签署协议,共同培养无人机人才。
就在昨天,第二届JD X机器人挑战赛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由京东主办,与去年首届大赛相比,今年的大赛不仅针对高校,还针对科技型创业团队,还招募了海外高校和团队。
▲图为京东集团X事业部副总裁肖军。
肖军,京东集团新员工副总裁。
今年比赛的目的也非常明显。
京东正在为自己选拔优秀的机器人研究人才。
2、京东机器人布局的三大路径。
梳理完京东机器人布局时间表后,智动智可以看到京东机器人布局的核心路径。
其中,京东布局机器人的主要路径包括自研、合作、投资。
其中,自研路径为京东机器人提供技术支持,合作路径主要是京东与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为京东无人仓提供定制自动化产品,投资路径可以看作是京东在机器人产品层面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正确的。
1、自研——X事业部 京东今年5月,物流实验室正式变更为X事业部。
京东所有与无人机械、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都在其研究领域,比如京东传闻的三款无人产品:无人车、无人仓库以及无人机、无人超市、京东无人店都是项目由X事业部负责。
除了事业部刘延光之外,京东无人机研发中心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无人机项目于今年12月正式启动,目前集研发、测试、运营于一体。
截至2020年,团队拥有多名从事无人机研发的人员,分布在北京、西安、宿迁三个中心。
其中,北京研发中心主要负责掌控无人机整体研发方向,开展无人机行业前沿技术开发,以及终端无人机的研发。
西安中心主要负责大中型无人机的研发、测试、生产以及行业应用的探讨。
宿迁是国家无人机运行调度中心和无人机飞行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2、合作——工业机器人 据京东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的大型仓库数量从年底的1万平方米增至1000平方米,总面积从10000平方米增加到10000平方米。
。
2020年10月,京东物流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上海嘉定区无人仓)正式揭牌。
此前,京东于7月份在武汉亚洲小件、华北物流中心AGV仓库、昆山无人仓等都有无人仓。
分拣中心全部投入使用。
▲左边六轴机械臂正在堆放货物,右边的货架则由穿梭式货架搬运。
在京东打造的无人仓库、智能仓库中,仓储机器人的使用至关重要。
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有一定的门槛,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
因此,京东对于仓储机器人主要采用协作模式。
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公司,新松在仓储方面也提供了全套设备:包括智能立体仓库、移动机器人、码垛/卸垛机器人、高速高精度堆垛机、高精度堆垛机等。
速度分拣系统、智能输送系统、制造适用执行系统等。
今年,京东与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合作更加频繁。
就在本月,京东与两家工业机器人企业签署合作协议:6月5日,京东与新思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在智慧物流行业进行战略合作。
6月12日,京东与Ef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智能无人仓AGV、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和定制生产方面开展合作。
目前看来,京东的仓储机器人选择了新松、艾夫特、新星等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
在昨天第二届京东X机器人挑战赛启动后的采访环节中,京东总裁肖军表示,从这一点来看,京东在仓储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更愿意与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合作。
,而且不限于一家公司,而是涵盖了头部几家重要的公司。
3、投资——除了与机器人公司合作外,京东还投资了一些机器人公司。
通过对机器人初创企业的注资,增强了合作模式的主动性。
今年11月,京东领投物流机器人公司马路创新,筹集1万元A轮融资。
马路创新成立于2006年,最初专注于电商仓储,研发生产AGV搬运机器人,目前也提供智能仓储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业务场景,马路创新推出了4大系列智能仓储机器人。
合作方面,除京东外,马路创新还与唯品会、国美等企业进行合作。
3、京东机器人产品布局 京东X事业部成立以来,京东逐步致力于智慧物流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机器人的运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按照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等基本环节,京东的机器人品类主要包括仓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快递辅助外骨骼机器人等。
1、无人机 2017年,有网友透露曾看到京东无人机在建筑物内进行送货尝试。
从这一点来看,京东的无人机研究在2018年至少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2017年的亚洲CES上,京东首次亮相了其研发的两款送货无人机:一款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以及三轴六旋翼无人机。
目前京东已投入使用的无人机主要有六种类型,如图所示,依次为:Y-1 三轴副桨六旋翼、Y-2 三轴副桨六旋翼旋翼、Y-3 三轴共桨 六旋翼、倾转旋翼 VT1、京东巡检无人机 X-1、油动力小庄 CT。
在这六款无人机产品中,京东描述的倾转旋翼机VT1。
2. 无人车 目前,京东已投入使用的无人车主要有三类,依次为:智能配送车、服务机器人、以及小型仓库检查车。
▲京东无人卡车 今年9月,京东还公布了上汽大通与东风汽车联合研发的上汽大通EV80新能源无人卡车和东风电动无人卡车,并表示该无人卡车已获得交管部门指定。
在固定路段内开始路试。
期内,20余台最新配送机器人亮相京东中关村西区和北京海淀区上地配送站,并配送订单。
对于京东下一步对于配送机器人的计划,肖军昨天在接受智喜喜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继续加强路面的测试和应用。
我们在大规模应用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会加快这一进程。
” 3、自动驾驶卡车 今年5月,京东宣布其美国研究机构开发的自动驾驶卡车技术根据美国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自动驾驶车辆纲要,无人驾驶卡车达到“4级”自动驾驶水平,该级别意味着能够“完全自动”驾驶并执行所有安全关键功能。
没有人在场,尽管它仅限于“操作设计类别”。
▲京东的自动驾驶卡车 京东的自动驾驶重型卡车长超过20米,但成本却比开发自动驾驶汽车低。
肖军表示,一辆京东无人卡车的研发成本不超过1万元。
肖军此前还提到了京东对于无人驾驶卡车的规划:未来,京东将在中国建立L4级自动驾驶重型卡车网络,承担主要城市和区域中心之间的公路运输任务。
同时他表示,预计京东无人卡车将于2020年在中国完成商业试运营的部署。
4、仓储机器人在京东无人仓中,仓储机器人主要有六种类型,依次为:台达分拣机器人、叉车T20、分拣AGV、智能搬运机器人AGV、SHUTTLE货架穿梭车、六轴机器人6-AXIS。
在这六种仓储机器人中,京东表示,SHUTTLE系统是京东完全自主研发的。
▲爱嚼萝卜的“小红帽”自主运输机器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道路创新之外,今年期间,另一家名为“小红帽”的机器人公司Aikaw Radish,开发了一款独立的运输机器人——“小红帽”爱嚼萝卜。
京东成都仓库的商品拣选团队。
Aignaradish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机器人初创公司,主要开发通用移动平台和自主机器人导航解决方案。
目前,机器人智能移动系统AICANS已开发完成,迭代至第二代,并基于此推出了相应的硬件产品。
目前,仓储物流、工业自动化、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正在开展试点。
5.外骨骼机器人▲铁甲钢拳外骨骼辅助机器人每年双十一等大促期间电商订单量激增,但饮料、矿泉水、牛奶等产品的运输、分拣、包装很耗时。
毫不费力。
据测算,大促销期间,一款饮料产品的重量在10-20公斤左右,仓库工人每天需要弯腰数次。
这种连续频繁的操作,对快递员的腰部影响很大。
去年双十一期间,京东为快递员配备了外骨骼机器人,让他们可以借助机器人进行运输工作。
今年,京东再次为快递员配备了外骨骼机器人。
据悉,这款外骨骼机器人来自北京科技初创公司铁甲钢拳。
据铁甲钢拳CEO王超介绍,他们今年向京东提供的是第二代外骨骼机器人。
核心产品是腰部辅助外骨骼。
还有腿辅助和手辅助两种外骨骼,以及三种外骨骼。
骨骼可以自由组合和使用。
4、京东与机器人企业的合作模式 谈到与机器人企业的合作模式,肖军在昨天的采访中并未详细阐述。
但他表示,在合作中,京东和合作企业都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在他看来,京东在与机器人企业合作时,主要擅长两个方面:一是场景的理解和研发。
他认为,从今年开始,京东在物流行业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对配送也更加了解。
对于人员来说,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拣货人员、仓储人员要更好地了解需求。
在研发方面,肖军表示,京东在全球招募了世界顶尖的机器人人才,并在硅谷和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
未来将继续研发机器人,打造全球领先的机器人领域研发中心。
人才济济,人才济济。
二是要善于应用。
肖军表示,作为零售渠道商,上游合作伙伴很多,比如茅台、蒙牛、伊利、神州数码、联想等大品牌。
未来在这些上游品牌工厂的自动化方面,Help也是可以的。
▲今年推出的送货机器人。
但智东西发现,无论是京东的无人仓,还是测试的无人机、无人车,这些产品都只标注了京东的标志,很难找到合作的迹象。
合作伙伴的名字很少被透露。
那么,在京东的模式下,合作的机器人公司会逐渐成为京东的机器人工厂,未来会被京东吞并吗?从京东目前的发展来看,还不足以得到答案。
不过,今年4月在马德里举行的世界零售大会上,刘强东表示:“我希望我公司的未来是%自动化、%AI和机器人运营。
”如果说,刘强东的大胆想法和目标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仍然值得商榷。
那么肖军昨天在会上说,未来三年,京东物流机器人的目标是达到全球前五。
除了为自身物流提供产品外,还将为整个物流行业提供产品。
这是京东的机器人布局。
更近期的目标。
5、机器人产业成为电商、物流企业蜂拥而至的地方。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国物流运输业蓬勃发展。
基于对运输效率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电商和物流公司加入了开发无人机的行列。
2016年,阿里巴巴开始利用菜鸟网络进行物流布局。
菜鸟网络是阿里巴巴、银泰集团等公司联合成立的科技公司。
今年9月,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从49%增至51%,获得菜鸟的绝对控制权。
在阿里巴巴天猫智能仓库中,菜鸟联盟还提供了AGV机器人矩阵。
在配送机器人方面,菜鸟还推出了菜鸟小G和菜鸟无人机。
▲对于新秀小G物流公司来说,顺丰速运在无人机的研发上并不逊色。
2020年6月,顺丰速运联合申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营区空域,并获得正式批准。
它击败了京东,获得了全国首张民用无人机频道“牌照”。
2020年12月,顺丰速运通过官方微信宣布,进行国内首次大型无人机快速配送应急物资演示飞行,模拟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无人机运输备件并组织抢修和回收。
沟通。
▲顺丰重型无人机 此外,苏宁、三通亿达等电商、物流企业也在部署无人机。
自动驾驶方面,百度、美团等也在积极布局。
从这个情况来看,无人机和无人车技术的门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更重要的是,无人车的速度基本在15公里/小时,移动速度非常慢,所以危险性也降低了。
智东西认为,虽然各家企业在无人配送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中国城市人口密集,道路拥堵。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还不可能在普通道路上大规模应用。
因此,京东等企业选择在车辆较少、环境相对封闭的公园、校园内测试无人车和配送机器人。
但与人力相比,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只有在量产规模较大时才能显现出来。
但这个数量到底在哪里以及能否实现还有待确定。
值得肯定的是,在公关层面,无人技术和机器人确实是一个更好的宣传点。
这些机器人的使用和持续曝光将为电商和物流企业带来无形的业务增长。
结论:机器人已经成为京东物流的核心。
近三年来,京东频频公布无人仓库、无人卡车、无人配送站、无人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向公众展示了众多机器人产品。
京东虽然在物流方面做了不少,但也讲了很多,甚至细化到每个地方每一次试飞的细节。
与此同时,京东也经常先放出当前的口号,比如京东的机器人餐厅、重型无人机,以及刘强东之前提到的在陕西和四川建设无人机机场,而其中一些项目都是人才项目刚刚成立。
京东机器人布局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机器人企业的努力,但京东很少谈论合作企业,甚至没有展示他们的标志。
根据京东的愿景,从“科技零售”到“科技零售”的转型来看,未来其包括物流机器人、物流行业解决方案在内的产品将服务于整个行业。
那么,京东的物流业务范围未来将不可避免地与这些机器人公司重叠。
届时,京东与机器人企业的合作模式将走向何方,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毫无疑问,京东自研、合作、投资的机器人布局数量,加上频繁的外部宣传,已经迫使公众注意到京东在机器人研发上的布局。
是其物流业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