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消息不胫而走,再次将芯片巨头英特尔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日,外媒报道称,英特尔计划收缩可穿戴设备业务甚至退出该领域,并将对覆盖该业务的NDG部门进行大幅裁员。
英特尔明确否认将退出可穿戴设备领域,但未对人事变动传闻发表评论。
在业内人士看来,英特尔作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先行者,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并不出色。
除了受到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可穿戴市场发展现状的制约外,可穿戴设备一度被视为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延伸,更加注重芯片产品的低功耗,这使得可穿戴设备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主流。
英特尔的缺点。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下,ARM阵营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英特尔似乎没有回旋余地。
它选择跳过现在,直接布局下一个路口,以物联网和数据中心为支点,撬动未来。
可穿戴设备或遭遇滑铁卢 英特尔明确否认将退出可穿戴市场,强调可穿戴市场是英特尔战略投资部门英特尔资本的重点布局方向。
但该公司拒绝对裁员传闻发表评论。
在可穿戴设备尚未普及的那一年,英特尔于当年9月成立了专注于该领域的NDG部门。
今年3月,英特尔收购了运动手表制造商Basis,并将其整合到NDG中。
这也被业界视为英特尔进军可穿戴市场的关键和标志。
随着年底英特尔与知名奢华眼镜品牌Luxottica集团签署智能眼镜多年合作协议,也吹响了英特尔进军消费级可穿戴市场的号角。
除了并购之外,英特尔投资还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可穿戴市场。
以中国市场为例,先后设立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和英特尔投资中国天使基金都聚焦可穿戴设备作为投资方向。
独立IT评论员孙永杰表示,英特尔进入可穿戴市场较早,动作不断,但在该领域的表现却一直乏善可陈。
IDC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数据显示,Fitbit继续领跑行业,而英特尔仍无缘前五。
今年6月,英特尔因存在过热风险而召回其可穿戴BasisPeak设备,这被视为英特尔在可穿戴市场的重大失败。
对此,孙永杰指出,以手表、手环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有很多共同点。
他们都强调处理器的高性能、低功耗、小尺寸、灵活设计,而这并不是英特尔的强项。
。
高通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普夫此前表示,“可穿戴设备是智能手机技术的重要延伸。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第一手机产业研究院院长孙彦彪的认可。
“就可穿戴芯片的综合性能而言,英特尔很难击败高通;就价格而言,英特尔很难击败联发科、瑞芯微等中国企业。
”此外,虽然可穿戴市场呈现稳定增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传感物联网创始人杨建勇指出,需求痛点难以触及、续航不足、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同质化严重是可穿戴市场的普遍问题。
面对眼前的两大困难,孙彦飚指出,英特尔缩减了可穿戴设备等基础物联网业务布局。
在削减开支的同时,还可以将资源集中到重点领域。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科再奇此前曾明确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工业和零售将成为英特尔物联网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杨建勇表示,上述领域关注的是芯片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不是低功耗。
英特尔本轮调整可能是出于资源配置和服务转型的需要。
加减法背后的绝地搏杀 事实上,这并不是英特尔今年第一次传出裁员传闻。
今年4月,英特尔宣布计划裁员1.2万人。
这是英特尔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1%。
大力发力的背后,是英特尔在后PC时代紧迫的战略转型。
英特尔目前市值一度在1亿美元左右波动,不到其巅峰时期1亿美元市值的三分之一。
今年11月,移动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高通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
科再奇曾将平板电脑视为移动市场的超越芯片,但其作用有限。
根据ARM今年最新的路演文件显示,其在移动计算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85%。
今年5月,英特尔旗舰产品Broxton系列移动芯片处理器和SOFIA系列部分产品的取消,被视为其再次萎缩移动芯片市场的重要信号。
当时,科再奇明确强调,他将推动英特尔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智能互联网时代的领导者。
简而言之,它不再依赖PC、手机等设备端产品来获得整体增长动力,而是希望打通从可穿戴设备到数据中心的全终端产品线。
杨建勇表示,互联网经济正处于PC、移动互联网进入智能互联网阶段。
万物智能互联的过程涉及人与物、物与物等多维度的深度交互,但核心和基础是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处理器。
目前,英特尔的X86架构处理器仍然继续在处理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Mercury Research 的数据,英特尔每年占据全球所有 x86 架构处理器出货量 87.7% 的市场份额。
“英特尔超过100亿的净利润和全球数据中心芯片领导者的强大科研背景,不仅为全产业链布局提供了现实基础,也帮助英特尔形成了竞争壁垒。
”杨建勇指出,与前端智能终端设备的布局相比,后端数据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分析等环节更有利于英特尔强大的计算优势。
科再奇此前曾表示,“英特尔可以利用云和数据中心释放更多价值,而数据分析是关键。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英特尔在后端领域动作不断。
先是斥资1亿美元收购了可编程处理芯片厂商Altera,今年英特尔又完成了对深度学习芯片公司Nervana和视觉处理芯片公司的收购。
三大公司收购Movidius直接指的是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
”孙永杰表示。
错误地将移动互联网视为PC互联网的补充而非替代技术的英特尔选择直接跳入万物互联的未来。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种无奈又冷静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避免竞争。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图形处理单元(GPU)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方面比中央处理单元(CPU)具有更大的优势。
这也导致了生产GPU的英伟达和生产CPU的英特尔不兼容。
现状被打破了。
Nvidia以70%的市场份额主导GPU市场,并频繁与IBM联手开发人工智能芯片。
杨建勇表示,英特尔想要在芯片市场轻易撼动英伟达并不容易。
不排除ARM可以弥补计算能力上的短板,蚕食英特尔的领地。
在开放的ARM架构在移动智能硬件上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当下,英特尔的选择似乎并不多。
然而,决心转型的英特尔却被寄予厚望。
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已成为第二大营收,并且仍在稳步增长。
在科技巨头趋之若鹜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英特尔并没有缺席,甚至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进取的态度也让外界对它增加了信心和期待,但摆在它面前的挑战是如何在“风”来之前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