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报告称,预计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将带来收入到2020年将达到1亿美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到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尽管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被视为下一个“金矿”,但由于系统复杂,商业模式并不容易“落地”。
业内人士表示,在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领域,移动医疗拥有广阔的用户市场。
慢性病管理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国内大部分移动医疗公司仍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
大多专注于一些简单数据的监测和记录,比如血压血糖监测、儿童体温检测等,对于数据缺乏深入的挖掘,也没有更成熟的盈利模式。
尚未形成。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可穿戴设备,其中有一些是健身可穿戴设备,但也有很多设备用途不大。
”厦门灵拓科技董事长徐胜达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皮尤基金会的研究表明,“患有两种或多种慢性病的人”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和跟踪他们的健康状况。
数据显示,没有慢性病的人中只有19%正在追踪自己的健康指标; 40% 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人正在跟踪其健康指标,高达 10% 患有两种或多种慢性病的人正在跟踪其健康指标。
62% 的人正在追踪自己的健康指标。
“患有慢性病的人不会突然放弃佩戴追踪设备,毕竟这种实时追踪测量可以让他们远离医院。
”徐胜达表示,目前国内开发商仍然对这一群体的需求视而不见,宁愿将追踪设备佩戴在手腕上。
他们打造了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小玩意,不愿意在上述领域进行创新,也没有开发出相应的应用和设备来为更多值得帮助的人服务。
据了解,今年全球可穿戴医疗设备投资已达28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这一数字将增至83亿美元。
云服务是产业链的核心,完整的移动医疗产业链,从硬件端的生命体征采集器开始,通过APP软件传输和处理,最后集成到云端数据库。
医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来判断用户的身体状况。
情况。
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设想了三种产品推广方式:B2C模式,通过与Bestbuy、Walgreen药店等合作,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B2B2C模式,通过与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的合作,“解决他们一直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患者的健康数据。
如果能够帮助医生轻松、持续地获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心脏病患者的心率情况、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那么医疗机构可??能会积极购买,然后推广给个体患者。
保险公司也可以购买然后提供给他们的客户,或者他们可以从我们这里购买客户的健康数据,这甚至可能会改变人寿保险的购买方式。
刘毅表示,通过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医生,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跟踪治疗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享利益。
此外,还有C2B模式。
刘毅强调,移动医疗设备的核心是从硬件走向服务。
“如果个人健康大数据完全形成,比如胸片、CT等检查数据,电子病历放在云端,这些健康数据将伴随你一生。
”届时,医疗行业将被颠覆,盈利模式也将转变为C2B。
目前,移动医疗产业发展仍处于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疫情爆发仍需等待节点。
刘毅认为,消费者意识和技术发展两大因素可能会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