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一个很好的可穿戴设备体验入口:先从小米手环1开始,目前的可穿戴设备。
首先,围绕主题说几句话。
可穿戴设备的概念首次出现才几年时间。
几年前,可穿戴设备可以说只停留在科幻小说的想象中或者新闻报道中。
直到Google Glass的出现,可以说可穿戴设备似乎有点接地气了。
一位同性恋朋友的报社负责人想花巨资购买大量可穿戴设备来协助报道。
虽然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暗自FQING,但这也说明可穿戴设备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他终于要脚踏实地了。
Moto是我认为最漂亮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是我认为最大的智能手表,Jawbone是我认为最漂亮的智能手环,Misfit Shine是我认为最轻的智能手环。
当然还有fitbit、nikefuel、微软、三星、华为手环等,由于我了解不多,就不一一提及了。
那么,这一切都没有用了。
因为对于一个穷人来说,花费数千购买一个无用的产品简直就是危及生命。
是的,在我看来,上述产品都是所谓的可穿戴设备,没有什么用,但价格却极其昂贵。
至于为什么,我们稍后再说。
在这些产品中,Apple Watch 是最贵的。
价格因产品型号而异。
最贵的居然要12W软妹币。
这个高价实在是太高了,我承受不起。
这些产品中最便宜的可能是 Misfit Shine。
(别跟我提Flash,我的审美无法接受。
)价格,不过还是回到那句话,没有用的产品,就试试吧。
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产品几百块的价格,无论它看起来多么漂亮。
那么,这个时候,小米手环的出现就显得尤为必要。
它给了像我这样没钱买、不想花很多钱买但又想体验可穿戴设备的穷人一个体验可穿戴设备的入口。
终于,他们不必坐在电脑前,看着别人的体验视频或文章感叹了。
。
2.可穿戴设备的基本功能,从小米手环开始。
可穿戴设备体验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首先从小米手环开始。
接下来我们就从小米手环开始,说说为什么现在的可穿戴设备没什么用。
请注意,它是最新的。
根据我的短期使用观察,小米手环有几个主要功能。
1. 来电提醒 2. 步数记录 3. 睡眠监测 先从来电提醒开始吧。
这是我认为小米手环上最实用的功能了。
由于我个人的使用习惯,我总是喜欢将手机设置为来电振动,然后将其放在裤兜或包里。
这有一个缺点——如果有人打电话,我几乎从来没有接到过,尤其是在路上。
离开时。
所以,小米手环的来电提醒功能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有用了,因为手环几乎一天24小时都戴在手腕上,所以很容易感觉到来电的震动,很难错过任何一个。
称呼。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手机需要实时开启蓝牙,并且小米运动APP需要在后台运行。
这对于我这个有蓝牙恐惧症,不清理后台就会死的人来说有点矛盾。
(我一直无法理解智能闹钟右上角编辑/完成按钮的交互逻辑,请大家指教。
) 除了来电提醒功能之外,闹钟功能还有不得不提的一个功能。
小米手环支持设置闹钟。
您设定的时间将会振动提醒您。
但你是否能接受振动闹钟,那就见仁见智了。
至少我觉得这比每天早上被一阵高亢的音乐叫醒舒服多了。
不过效果可能比音乐要打一些折扣,不过这几天使用下来,它至少起到了闹钟的作用,成功把我叫醒了。
小米手环的闹钟提醒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震动一次。
如果它检测到您已经起床,它就会停止振动。
您还可以轻敲表面以使其停止振动。
然而,这只是官方声明。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小米手环对于起床的监测并不准确。
很多次我还没起床,小米手环却停止了振动。
而且它开始震动的时间总是比我设定的时间早几分钟。
不知道这是故意的还是时间偏差。
说完提醒功能,我们再来说说计步记录功能。
我以前跑步时下载了各种应用程序,发现这些应用程序基本上都是依靠GPS定位来计算你的跑步/步行/其他运动距离。
另外,手机上也有一些类似计步器功能的app,基本上都是依靠手机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来记录。
智能手环智能硬件产品的计步功能基本上都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记录的。
传感器的缺点是只要你晃动手臂,就会记录为步数。
从我这几天的体验来看,小米手环的计步功能并不准确,误差稍大。
测试1.实际行走步数。
手环记录 80 步。
测试2.实际行走步数。
手环记录 80 步。
测试3.实际行走步数:65步。
手环记录71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米手环的计步功能并不准确,尤其是走路时。
当数字较大时,误差较大,一般小于实际步数。
如果您想监测运动和健身数据,建议您使用更准确的工具。
不过,如果你只是想粗略估计一下自己每天的运动量,那么这个数据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最后一点是,自从戴上小米手环后,睡眠监测功能一天比一天差。
深度睡眠时间从每天3小时增加到现在每天1小时。
真的很难过。
然而,我什么也做不了,小米手环也没有告诉我需要做什么。
我猜睡眠监测功能还是根据传感器检测到你的动作变化来判断的。
这应该算是硬件不足的算法。
至于监测的准确性,我只能说入睡和起床的时间还是相当准确的。
至于深睡和浅睡,我感觉不到。
老话说,可以参考,但不要迷信。
此外,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功能外,还有一些隐藏较深的扩展功能,这些功能并未显示在主界面上,需要配合APP使用。
(最右图为Endomondo APP截图)新版小米运动APP已经支持跑步监测。
我在跑步中并没有实际体验过这一点,所以我就来说一下我之前使用跑步APP的经历。
一般来说,跑步应用都依赖GPS来计算你的运动路径和距离,小米手环也不例外。
应该说,小米运动APP也不例外,因为小米手环没有GPS模块。
使用跑步功能时 出行时,需要同时携带手环和手机,依靠手机上的GPS进行定位,不得不说有点没用。
跑步时唯一体现小米手环存在的功能恐怕就是配速提醒功能了。
一旦你的跑步速度低于你设置的最低速度,小米手环就会振动提醒你。
另外,跑步时还可以将APP界面切换到地图,喜欢跑步的人可以在地图上画画。
其实这些功能都是可以通过一些运行APP来实现的,甚至运行APP的功能也更加全面。
向大家推荐一款跑步APP:Endomondo,一款非常好用、互动性强的跑步APP。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小米手环的运动模式需要在APP上手动切换,不太友好。
据我所知,misfit已经支持自动转换模式(之前是双击手环表面进行转换)。
而且小米手环支持的运动模式太少。
目前,它仅支持步行和跑步。
新版APP的实验室有仰卧起坐和跳绳记录功能。
这个没有详细使用过,就不赘述了。
对了,小米手环好像有小米手机屏幕解锁功能,但是因为我没有小米手机,所以无法使用。
不过,听有小米手机的朋友反馈,这个功能似乎不太好用。
以上功能都是小米手环的特色,不过心率监测相信也是大家普遍喜欢看到的一个功能,只不过这个功能并没有出现在小米手环上。
当然,低于价格的手环不具备心率监测功能也很正常。
另外,据我所知,目前所有智能设备的心率监测功能都有一定的延迟,所以这个功能似乎比较水一些。
3、小米手环外观图(拍照技术不好见谅)。
传说中的米粒收到了一条另一种颜色的小米手环。
最后来一张正面图。
4、小米手环的续航 对于这一点,这张图应该能够解释清楚。
4.那么,这一切都没有用了。
首先是佩戴舒适度的问题。
对于一款需要24小时佩戴的手环来说,舒适度是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好让人们忘记它的存在,而小米手环远非如此。
至少在使用过程中我能时刻感受到它给我带来的压力(总感觉有什么东西束缚着我)。
这一点在睡觉时尤其明显。
(Misfit就轻多了)这时候有人可能会说,戴普通的手表不是不舒服吗?手腕上戴这么多手镯会不会不舒服?不过,你不会带着手表睡觉,所以不会给你的使用带来太大的负担。
然而,小米手环则不同。
它需要陪伴你入睡,监测你的睡眠情况。
这就涉及到一个权衡的问题。
当然,舒适度的问题也是见仁见智的,因为我问过另一个戴手链的朋友,他并没有感觉不舒服。
所以这取决于你。
其次,其实讲了这么多监测功能,比如计步、睡眠监测等,这些基本都是现在市面上智能手环的功能了,但是这些功能需要回到一个问题来思考:即使数据是准确的,也可能是不准确的,但是有什么用呢?一个普通人知道自己的睡眠状况、每天走了多少步,这些记录再准确又有什么用呢?至少目前的手环手表无法向用户显示这些数据。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没有用。
如果有一天智能手环数据的准确性能够达到医学标准,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最好能给出自我修养的建议。
但这是科技公司能做到的吗?我们需要拭目以待。
最后说一下购买建议。
如果你不缺钱,想要更大的,那就不要考虑小米手环了。
Moto 和 Apple Watch 是您的最佳选择,而 Withings Activité 更能彰显您的富裕身份。
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穷人,或者只是想体验一下智能手环的感觉,那么售价才几十块的小米手环绝对适合你。
其余几百元的智能手环都没有长出一双翅膀。
除了价格可以让你装酷之外,实际功能却无法助你飞翔。
如果追求颜值的话,misfit和Jawbone绝对是颜值的代表。
如果你是一位运动狂热者,相信nikefuel和fitbit更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