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切始于1975年

时间:2024-05-22 16:44:29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无疑是当前科技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从其产品功能到市场需求再到产业生态,着实让极客粉丝、创业者、投资人为之疯狂。

本文将结合raconteur发布的可穿戴技术报告,从整体上阐述可穿戴技术的行业脉搏。

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脉络、可穿戴技术的健康、可穿戴技术的商业化、可穿戴技术的三大新兴产业。

本文首先梳理一下可穿戴技术的发展。

可穿戴技术可能是当今科技行业最丰富的趋势,它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环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运动追踪健身腕带,到Google Glass,再到Oculus Rift,吸引了众多业内知名品牌加入这个曾经非常小众的领域。

那么可穿戴技术迄今为止是如何发展的呢?这项技术的起始时间一般定在2008年,这一年HamiltonWatch推出了Pulsar计算器手表。

该产品一度成为男士时尚的代名词,就连时任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也想要一款这样的手表。

可穿戴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更多的思考。

学术界的进步思想家预测,可穿戴设备将改变人们相互交流的方式。

然而,大众媒体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一点。

无论我们是先知还是事后诸葛亮,我们都必须回到一点:这些预测听起来很完美,但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实用。

直到Apple Watch的推出,行业才真正实现突破。

毕竟,从那时起,全球至少有数亿消费者开始了解智能可穿戴设备,而这在可穿戴设备发展的这些年里从未掀起过类似的趋势。

这是一场爆炸性的革命。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随着Apple Watch刺激可穿戴设备市场,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从去年的1万台增至1万台。

今年,手穿戴配件的出货量将达到1万件,约占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90%。

模块化产品(通过夹子或皮带佩戴在身上的设备)出货量仅为 10,000 台,占比不到 6%。

预计到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手戴配件的市场份额仍将高达80%,模块化产品和智能服装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3%,分别为4.5%。

虽然这些数字表明可穿戴技术行业正在达到一个转折点,但直到谷歌和苹果在过去几年意识到可穿戴设备的潜力,连接我们自己的真正范式转变才开始出现。

1. 普适计算 2006年,施乐PARC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提出了普适计算的想法,并预言该计算模式将发展为普适计算,并意味着我们正在进入第三次计算浪潮:计算机是越来越小,无处不在,即“一切都连接到互联网,计算无处不在”。

数据在各地被收集和处理,从而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美国作家亚当·格林菲尔德 (Adam Greenfield) 在 2006 年描述了韦瑟的想法,认为技术可以扩展,无处不在的系统必须包含这一规定,并立即、透明地提供给所有者。

具有感知、处理和传达信息的技术内容的服装。

美国著名认知科学学者DonNorman也在2001年提出,周围的环境将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可穿戴,新设备将利用嵌入式环境技术帮助我们无意识地进行交流。

而只有当你连续几天佩戴Misfit Shine或Fitbit Flex时,虽然它记录了很多个人信息,但你却从未注意到它的存在,这似乎才是真正的时代。

总体而言,媒体广泛描绘了这个时代可穿戴技术的愿景,并且令人惊讶地与一些媒体的预测一样准确。

2. 看一眼《霹雳游侠》(《霹雳游侠》,2000年至2016年在NBC播出的热门科幻电视剧)时,你会看到主角迈克尔·奈特正在用他的声控腕带与对方交谈,该腕带已连接与索尼的Smart Band Talk E-ink Talk手环有些相似。

或者看看《回到未来2》(回到未来 II,2017),你会注意到 Marty McFly 戴着日本 Victory 品牌的虚拟现实耳机,类似于三星去年推向市场的虚拟现实设备 GearVR。

这完全有可能是可穿戴技术的体现。

因此,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媒体、电视和电影刺激了公众对可穿戴设备的潜在需求,塑造了可穿戴设备在现实世界中的形象。

毕竟,目前在硅谷研发实验室工作的很多工程师都深受这些印象的影响。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在现实和媒体中的出现比 20 世纪 80 年代还要早。

Plus 4 腕带路线指示器可帮助您使用可拆卸的滚动地图盒进行导航;大约90年前,谷歌开始指导人们佩戴Android智能手表; Morton Heilig 发明了一种结合视觉的设备 TelesphereMask,一种声音、运动和气味的模拟器,正试图向大众传播虚拟现实耳机的理念。

那时,用智能手表拨打和接听电话的想法也已经过时了。

影视作品《至尊神探》(Dick Tracy)也有很多关于智能手表的描述。

在 2016 年试播的一集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内置摄像头、两个旋钮和一个可以与手表对话的屏幕。

当年就出现了。

美剧《杰森一家》(杰森一家)早在2010年就频频以智能手表出现在电影中。

3、天时地利可穿戴技术蓬勃发展的推动力,从价格实惠和实用性来说,是当然是硬件的进步。

今年早些时候,ARM国际科技首席执行官Simon Segars告诉科技网站CNET,即使是小公司现在也可以制造他的产品,因为支持低功耗可穿戴设备所需的传感器和处理器非常容易获得。

“这为新公司打开了大门。

”目前的可穿戴技术类型——健身追踪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虚拟现实耳机和增强现实眼镜——并不是很新的想法,事实上,它们出货量最大的许多类型和产品已经更新了很多代。

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大众市场的胃口。

硬件使媒体和学术界能够预测更现实的命题。

正如韦瑟所说,只有设备足够动态,能够融入我们的生活,普适计算才会成功。

4. 与时俱进 当然,可穿戴技术的定义总是在变化。

这个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演变,就像一条看似永无止境的传送带。

助听器自2000年开始风靡全球,Walkman耳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

这是可穿戴技术的两个活生生的成功故事吗?答案是,当然是。

很高兴看到这些可穿戴技术的早期成果影响着新兴的互联设备。

例如,苹果的库比蒂诺邻居Soundhawk发布了一款智能助听器,可以帮助用户听到他们想听的声音,并消除所有他们不想听到的声音。

AvegantGlyph耳机不仅仅是一个耳机,它还融入了一项非常神奇的显示技术——“虚拟视网膜显示”。

然而,这个显示不是那个显示。

相反,它使用数万个微镜和自主开发的光学技术将真实、逼真的图像直接投射到您的视网膜上。

从上面可以看出,可穿戴技术并不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理念。

但最终我们都必须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盈利能力。

硬件必须足够成熟且具有经济效益,才能进入大规模生产并提高主流消费者的认知度。

因此,当您听到很多有关可穿戴技术的信息时,要记住的关键一点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文化和社会转变的第一个成果,而您认为的可穿戴技术只是一种短暂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