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探索可穿戴设备中出现的两种声音!便宜吗?免费的

时间:2024-05-22 16:21:00 科技赋能

CES展会也结束了。

这几天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过几天我会讲一下这次CES展会。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关于智能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可穿戴设备太贵了,应该更便宜;另一个声音则认为可穿戴设备应该免费。

这两种声音不会错,但至少我不同意。

至于目前可穿戴设备价格昂贵的说法,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过《“便宜”是可穿戴设备的误区》。

目前让可穿戴设备让用户感觉昂贵的关键因素不是价格问题,而是价值问题。

也就是说,2019年之前可穿戴设备行业基本处于产业链不完善的状态,依靠企业家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来推动行业的进步。

本案中,产品硬件本身的性能存在一些缺陷。

没有什么不妥。

另一方面,出于创业者的热情,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通过可穿戴设备给用户带来更多的美好愿望,他们赋予产品相对较多的功能。

在这些给出的众多功能中,难免有些功能因产业链或技术方案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设计初衷,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这导致用户在购买后无法有效体验购买过程。

产品促销的效果造成了心理落差。

通俗理解就是,当用户购买可穿戴设备时,商家宣传该可穿戴设备有5个、10个功能,然后价格是1000元或1000元,产品的制造成本是1000元。

这时,附加功能价值60元或10元,也就是说每个功能是60元或80元。

从价格本身来看,一个功能在50或以下并没有硬性标准。

只要用户愿意接受,它就有这样的价值。

但问题就出现了,当用户购买了这款产品,回家使用后却发现这些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或者说五个功能中只有少数几个功能是相对科学合理的。

其他一些功能似乎有些问题,此时就形成了价格和价值的差距。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一再强调,要做智能穿戴产品,一定要用极端的思维。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产业链技术情况下,应该应用相对成熟可靠的技术,哪怕是一个功能,只要它达到了最终的目的,能够真正帮助到用户,就一定会带来市场价值。

从这一点来看,智能穿戴设备价格昂贵的问题并不存在。

关键是如何实现产品的实用价值。

此外,我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应该免费的想法是一个糟糕的笑话。

我们不能说,因为智能穿戴设备可以采集并产生大量数据,就应该解放前端设备,通过大数据来获取和挖掘价值。

换句话说,通过让智能穿戴设备免费,可以收集更有效的数据,实现后端商业模式。

这不是理性的商业逻辑。

这就像我们和联想的关系。

你卖了这么多电脑。

我们每天使用您的计算机生成大量数据,您可以通过系统及其自带的软件捕获我们的数据,因此您的计算机应该免费赠送。

把它交给我们,您就可以通过挖掘捕获的数据来实现商业价值。

或者我们对库克说,我们正在用你的iPhone来处理很多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事情。

您可以通过系统捕获我们的相关数据,包括我们的个人信息,所以您的iPhone应该会更便宜。

或者应该免费提供。

库克会做什么?大数据是一回事,智能硬件本身又是另一回事。

智能穿戴当然离不开数据收集,会收集用户大量的更深层次的数据。

而用户通过设备对相关行为进行数字化监控,产品自带的系统为用户反馈相应的监控分析和指导建议——这种数据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不是不花钱吗?至于商户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进一步实现价值,这是对行业的二次价值挖掘,也是商业表达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不能对淘宝或者京东说,今天我们在你身上开店,你不应该收取服务费和广告费,因为你有我们大量的数据,所以应该是免费的,一切变相收费都是通过火车、钻石展、排名等所有金钱活动都应该取消。

不,马总说这些不仅要收费,而且我收集到的大数据经过二次挖掘还会有进一步的商业价值。

总结一下我说的,第一,产品贵还是便宜,与价格无关,与价值有关;其次,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其他智能硬件,都是免费的,这是一个糟糕的笑话。

智能硬件本身就是一种硬商品,应该被视为正常商品。

商业惯例。

大数据的商业挖掘价值和硬件本身的服务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不同的业务类型有不同的收费模式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