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能否通过智慧医疗摆脱低迷现状?

时间:2024-05-22 15:33:05 科技赋能

面对持续低迷的销售,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仍在努力寻找下一个出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费用持续上升,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可能是下一个趋势。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巨头Fitbit的腕带销量一直受到两面夹击。

既被苹果智能手表等高端产品碾压,又被小米手环等低价产品不断蚕食。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Fitbit去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为1万台,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2.7%。

其市场份额从今年第四季度的29%下降至去年第四季度的16.2%。

今年3月初,Fitbit宣布推出新一代产品AltaHR,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时心率测量功能以及全新的“SleepStages”睡眠监测功能。

据悉,新品已于4月初正式上市,售价约为美元。

为什么 Fitbit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仍推出新产品?这款新品能否挽救Fitbit目前的销量下滑局面?这一新产品的出现是否预示着行业的新方向?目前来看,从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来看,可穿戴医疗设备潜力巨大。

根据瑞士公司Soreon的研究,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帮助挽救10,000人的生命。

挽救的生命数量将主要来自可穿戴设备用于医院监护所导致的死亡率的降低。

可穿戴设备分为体征信息、健康管理、疾病诊疗三大类,可以惠及更多人。

随着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批国内外IT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中小型创新企业、企业家、投资者纷纷投资可穿戴医疗器械领域。

数据显示,我国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2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1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可穿戴医疗产品。

例如,为乳腺癌患者或高危人群设计的“分娩胸罩”,罩杯中含有他莫昔芬微胶囊泡沫。

此外,谷歌正在开发一种隐形眼镜,其中包含一个传感器,可以测量泪液中的血糖水平;苹果正在尝试将非感官血液检测技术应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

此外,用于治疗脑肿瘤的可穿戴交流电场和用于治疗头痛的离子电渗疗法仍在开发中。

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可穿戴设备也大有用处。

通过持续跟踪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估药物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度,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而对于暂时无法治愈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则进行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测。

还有一些复发概率较高的疾病,比如心脏病,需要不断监测,及时复查,避免病情突然发生变化。

可穿戴设备将为全面监控提供更多保障。

“移动医疗将可能颠覆传统医疗方式。

Uber、滴滴打车、Airbnb等互联网+医疗工具可能会改变人类对某一件事的行为。

”台湾奥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一认为,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进行治疗、诊断和康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将会有更多与手机结合的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