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走出同质化困境

时间:2024-05-22 15:31:10 科技赋能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无疑是热点。

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68.1%。

今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1万台,同比增长53.5%。

其中,以手环、儿童手表、智能跑鞋为代表的基础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62.7%。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智能手表为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同比下降14.1%,其原因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

那么增长主要来自哪里呢?龙头企业日益强大的运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今年第四季度的手环市场,小米凭借“双11”期间的出色表现以及供应链的强化,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在腕表市场,小菜天才在线下渠道的稳步推进也进一步提升。

帮助其巩固在儿童手表市场的领先地位;华为在子品牌荣耀新款手表的带动下,本季度实现了大幅增长。

然而,尽管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迅速,但随着产品形态和功能逐渐完善和丰富,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可穿戴设备厂商在细分市场的精准定位和垂直资源整合将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产品驱动的试验阶段,市场表现受产品更新换代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未来,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独立性的增强,场景体验和应用模式将更加优化和成熟。

当用户需求得到充分培育和调动后,市场将从实验性产品驱动转向成熟需求驱动,迎来稳定快速增长。

那么,中国可穿戴设备厂商如何聚焦细分市场呢? 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高级分析师潘雪飞认为:“厂商需要在不断积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基因特点,从人群、场景、行业等维度对市场进行精细化管理快速、准确、稳定地瞄准细分市场。

”具体来说,打造差异化、自主化的产品是可穿戴设备厂商下一步重点关注的方向,垂直行业应用是重要阵地。

——差异化是突围市场的砝码。

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产品在功能和推广上存在明显的趋同性。

因此,聚焦产品的市场定位,充分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以华为手环为例。

它主要针对商务人士。

手环模块设计为可扩展的蓝牙耳机。

该功能的开发是基于明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群体的使用习惯,可以抓住克服用户的痛点,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独立性是深化使用场景的有力工具。

可穿戴设备作为移动设备在使用场景上的重要拓展,未来将越来越多地与使用场景融合。

尤其是在不方便或不需要使用手持移动设备的场景下,比如运动、医疗、教育等场景,可穿戴设备的独立运行和操作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的独立性体现在独立的调用、本地应用存储、交互方式上。

这些功能特性一方面关系到用户在特定场景应用中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支持,最终将直接体现出产品的成功与否。

在某个细分市场。

竞争力。

——垂直行业应用是开拓新市场模式的突破口。

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厂商逐步进入垂直领域,在行业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索。

在不同的垂直行业,制造商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比如在医疗领域,监控技术的提升和功能的完善将是打开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也将是对厂商在医疗领域的资源积累和研发能力的重大考验;在体育、保险、银行等领域,产品功能的开发需要有效地收集用户的数据,并通过有趣的功能或奖励、补贴等提高用户的产品使用率,最终取决于数据的丰富性、有效性和整合能力将成为制造商对行业用户的重要吸引力。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