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7日,以“硬科技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古城召开。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西安名副其实的“科技硬年”。
对于“硬科技”的新项目,打开手机地图就能看到浑身“红眼”闪烁; “硬科技”的相关规划和政策不断创新,只为创造最好的发展土壤;八路军“硬科技”的新研发、新突破,正在以超一流的水平和态度不断推动全人类的发展。
当某件事开始步入正轨时,那就是其成功的标志。
“硬科技”三个字在西安人心中早已与城市发展理念融为一体。
抖音,路人举着相机,不时谈论“硬科技”;在各个创业区、科技园区、科研院所,无数年轻一代正怀着理想弘扬“硬科技”;在“硬科技”体验中心和硬科技“小镇”里,孩子们在欢呼声中快速成长,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更加光芒四射……借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硬科技就是硬科技”。
真的很好。
” 》A站回顾了西安“硬科技”发展的时间线。
一年来,西安硬科技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举措清晰可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大力发展硬科技产业,“三大平台”核心成员以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投资人、行业协会负责人为代表,组成了包括顾问、专家组成员在内的硬科技智囊团。
各专业领域;丝路硬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多家科研单位、科技孵化器、科技媒体、海外团队、创投机构,共同打造丝路沿线硬科技产业生态网络; “硬科技创新发展城市联盟”已走访多个城市,邀请更多城市加入全球硬科技创新发展(城市)联盟,并邀请各城市政府代表参加今年的硬科技大会,共同推动联盟城际硬科技创新进程。
“九大产业培育壮大硬科技企业”光电芯片(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腾讯、紫光、百度、字节跳动、京东方、中科大盾、网易等一大批国内硬科技领域知名企业落户西安; 1亿元硬科技产业基金已设立,基金指南即将发布;投入2亿元支持多所高等院校开展硬科技领域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全面大力推动西安“硬科技产业”发展”。
“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以“丝路独角兽基地”和“独角兽培育工厂”为梯度培育载体,全面实施计划,实现从土地和政策的提供者向创新创业的建设者转变。
打造创业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服务,打造独角兽企业成长的“森林”。
“格局”高新区创业咖啡一条街、经济开发区创业一条街、曲江新区创客一条街、长安区大众创业中心、新城区幸福林带创业基地、西安港创新创业基地……这些大众创业载体和街区已成为西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名片。
同时,还开通了互联互通、服务协同、资源共享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企业提供“硬科技+旅游”、“硬科技+”等综合服务。
“文化”、“硬科技+体育”等一系列行动,让普通百姓感受到了硬科技改变生活的趋势,进一步强化了西安作为全球硬科技之都的城市品牌。
优质土壤长出的一定是鲜艳的花朵,西安今年“硬科技”企业取得的成绩,早已冲出西安,绽放全球:“PERC”电池,光电转化率最高达到23.26%,打破“单晶硅片”世界纪录,产量稳定。
位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市场份额40%,是“低温超导合金棒材、线材全流程制造商”,成为全球首家“生物激光治疗脊神经损伤” 。
“年遗传密码”被西安团队破译。
“数控全自动立式旋压机”研发成功,成为亚洲最大。
“集成电路设计”工业产值增速全国最高。
“地面无人侦查平台”是我国唯一的新型军用智能无人侦查平台。
“反无人机安全系统”是国内首个投入实际使用的。
“航空产业基地”是国内唯一、设施最齐全的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优秀案例频频涌现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进步。
从整体来看,今年西安的各项“硬科技”产业之路都将非常顺利。
集成电路(光电芯片)产业年销售额超过70亿元,量产IC设计和晶圆制造水平保持新高。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重要产业基地,优秀企业倍增。
生物技术产业中,抗体药物研究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实现产业化,其中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先国内水平。
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1个、省部级平台33个,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无人系统、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国际领先的国家级科研成果26项。
机器人。
智能制造行业已有90余家企业智能化转型取得突出成果,部分企业对外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
高新区建立3D打印研发示范推广基地,经开区将打造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航天产业,2016年,西安航天产业规模达到1亿元以上。
当前,航空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航天工业从业人员35000余人,有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等航天工业相关单位10余家。
在新能源产业上,组织实施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一系列产业项目。
单晶硅片产量、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均居全球第一。
是全国重要的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基地之一。
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每年增加近亿元。
现有国家级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15家; 5个国家级新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2个国家级新材料制造创新中心;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制造商和亚洲最大的钼行业研发生产企业均位于西安。
短短一年时间,西安的“硬科技”无论是战略定制还是活动实施、项目建设还是单位投资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即将召开,相信届时我们会见证更多奇迹。
这并不夸张。
毕竟,在西安这个“硬科技”之地,“一切皆有可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归根结底,它实际上真正有效地推动了人类对生活质量的探索和创新。
西安的“硬科技”正在迈向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