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透露,可穿戴设备制造商Jawbone已经停止生产UP系列运动手环,并将剩余库存以折扣价出售给第三方经销商。
。
Jawbone 的三款主要健身追踪器是 UP2、UP3 和 UP4。
消息人士称,该公司一直难以销售这些设备,被迫以折扣价出售给经销商,以维持业务收入。
目前尚不清楚 Jawbone 何时恢复生产 UP 系列产品,该公司代表也没有对此消息发表评论。
可以肯定的是,Jawbone 没有退出可穿戴市场的计划。
你仍然可以购买 Jawbone 的健身追踪器,它只是在清理库存。
Jawbone 发布最新旗舰健身追踪器已经一年了。
尽管 Jawbone 早在五年前就进入了可穿戴设备市场,但该公司始终未能主导该市场,目前该市场由 Fitbit 和苹果控制。
今年 1 月,Jawbone 筹集了 1.65 亿美元。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Hosain Rahman表示,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临床应用级的健身追踪设备。
此前有报道称,Jawbone 已关闭蓝牙音箱业务,并正在努力清理剩余库存。
拉赫曼在随后的采访中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
这似乎证实了 Business Insider 之前的一个结论,当时研究表明,Jawbone 是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中最有可能失败的。
Jawbone被认为是可穿戴行业的鼻祖,但随着Fitbit、Garmin、三星、Jawbone、微软、苹果等公司相继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蓝海早已变成了红海。
从IDC在2019ICT市场趋势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来看,Jawbone只是智能穿戴品牌中的“Others”之一。
Fitbit的25.9%的市场份额、小米的15.4%和苹果的14.9%,对于Jawbone来说都很难占领。
可以实现的。
智能穿戴行业目前的状况已不再是早期那样,玩家少、需求量大,企业可以赚取高毛利。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成熟,制造商之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在中国市场,大量科技公司推出低价手环,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Jawbone等传统智能硬件厂商不可能在价格上竞争,但较高的售价让更多用户难以买单,后续的研发和产品迭代也是一道门槛。
Jawbone作为该领域领导者的经历已经发出了非常明确的市场信号,那就是基础运动监测产品的新概念红利期即将结束。
随着全球经济的动荡和下滑,智能硬件首先受到资本层面的影响。
今年早些时候,Jawbone 筹集了新一轮融资,但其估值从 4 月份上一轮融资的 30 亿美元缩水至 15 亿美元。
资本是敏感的。
尽管行业巨头Fitbit依靠自己的可穿戴设备业务于去年6月上市,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其股价已下跌了一半以上。
另一家公司GoPro也可以算是智能硬件的代表公司。
不过,最新股价已跌至12.48美元,与去年8月的64.74美元相比,市值缩水80%。
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百花齐放。
不过,它们背后的功能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无非就是运动、睡眠、心率等相关数据。
他们还处于比较初级的运动监测阶段,没有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结果的解决方案。
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凸显可穿戴设备的价值。
如果人体可穿戴设备能够将其生命特征数字化,并借助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实时获取自身的生命特征和波动,真正做到“防病治病”。
”模式可以实现,即提供监测结果的同时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这就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
将现有产品改造为更“专家”的健康设备、为相关企业提供相关数据报告、投放相关广告等,将是可穿戴设备行业下一步获取利润的新方向。
对于许多在红海中挣扎的可穿戴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实用的想法。
还有一种相反方向的想法,就是干脆让智能手环或手表“轻智能”,保留基本功能,设计成时尚配饰。
例如,Misfit 最初专注于其产品的功能和健康方面。
在意识到市场衰退后,推出了新产品Misfit Ray,并将其定位从专业运动配饰改为更时尚的珠宝。
现有智能手环的基本功能肯定会继续存在,但未来是否会有一个明确的产品类别叫做“智能手环”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