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未来应用场景解析!三大品类九大场景

时间:2024-05-22 15:19:12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异常火爆,同时也备受争议。

无数创业者为此投身,大量风险资本涌入其中。

未来,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取代手机已经不可能,需求场景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目标。

本文总结了可穿戴设备的大部分需求场景,并对各种场景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给创业者和投资者带来一些启发。

今年以来,随着Google Glass等新玩意的推出,可穿戴设备突然火爆,各类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

今年,尽管质疑声增多,但可穿戴设备的受欢迎程度依然不减。

像Watch这样尚未正式发售的产品就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关注,粉丝们正在排队等待付款。

不过,虽然很多人期待可穿戴设备成为消费电子市场新的爆发性增长点,但市场基本处于不被看好的状态。

今年双十一,除了小米手环,其他品牌的可穿戴设备销量确实不好。

至于售价低于1元的小米手环,相信很难给公司带来任何实际利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非常明显,那就是可穿戴设备的同质化。

无论你是巨头还是企业家,你永远都会选择最容易做的事。

没有门槛就意味着没有利润,也意味着给用户带来的价值非常有限。

换句话说,对于很多可穿戴产品来说,需求并不是来自用户,而是来自制造商。

依靠噱头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看似可行,但在IT行业尤其是新兴领域,如果没有实用的功能来满足特定场景下的用户需求,肯定是很难实现的。

那么,未来可穿戴设备可以在哪些场景中发挥作用呢?笔者尝试总结一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九种场景。

第一个主要类别是独立设备。

它可以作为用户独立于其他智能终端的便携式计算中心。

这类产品有两个场景,最重要的场景就是手机换机。

为了平衡各种功能,目前可以替代手机终端作为独立设备的可穿戴设备只有两种形态:手表和眼镜。

在计算性能相近的前提下,这两种形态的产品与手机终端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眼镜的隐私性和可控性方面的不足,手表的输入和显示方面的不足。

手机终端形态在输入和输出上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仍然是便携式智能计算中心的最佳实践形态。

这意味着,无论你的设备多么智能、多么便携,这些独立的设备都很难大规模取代手机终端。

那些想着像苹果杀掉诺基亚那样杀掉手机的创业者们可以去睡觉了。

不过,虽然它无法大规模取代手机,但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来说仍然很有价值。

例如,对于容易忘记事情的儿童和老人来说,手表手机比随身携带手机方便得多。

独立设备的另一个需求场景是信息通知。

这种景象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并衰落了。

这是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流行的寻呼机。

如今,信息通知作为独立设备已基本消失,但已成为伴侣设备中的重要需求场景。

未来还会出现独立的信息通知装置吗?笔者认为这是可能的。

不过,这种设备将不再是简单的短信,也不再只是单方面接受信息。

例如,仅使用流量的“微信机”或“飞信机”。

第二大类是配套设备。

伴侣设备可以帮助其他智能设备在某些方面扩展功能或改善用户体验,弥补其他设备的功能缺陷。

此类设备有多种形式,目前大多数可穿戴设备都是伴侣设备。

比如Moto、Fitbit手环等,它们都需要与智能手机关联。

该类设备有辅助控制、辅助视觉、信息通知、健康监测、安全预警、验证认证等6个应用场景。

辅助控制设备用于提高其他智能设备的可控性。

典型的产品是Logbar智能环,戴在手上可以控制智能家电或者实现手势收入。

这类产品还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就是随时让电话铃声响起,让用户假装有事去做然后离开。

辅助视觉产品旨在增强其他设备的现实感。

主要应用于高清游戏领域。

Oculus Rift 头戴式显示器是比较出名的产品之一。

信息通知产品信息通知产品目前主要以手表的形式佩戴,也有其他在视觉(听觉)范围内可见(可听)的配件。

对于购物时喜欢把手机放在包里的城市女性,以及喜欢将手机静音并留在身边的男性来说,消息通知非常有价值。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Pebble智能手表。

健康监测产品的形式有很多种,各种穿戴式产品通过添加物理传感器都可以转变为健康监测产品。

目前几乎所有的可穿戴设备都涉及此类需求场景。

然而,虽然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自身健康,但他们的健康需求却有些具体。

也就是说,健康数据必须经过专业解读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用户自身使用健康监测产品时,应用深度会较浅,粘性较弱。

安全警示主要针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城市年轻女性。

随着多起女性被杀事件,安全警示设备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一旦用户遇到危险,可以快速向设定的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和地理位置寻求帮助。

虽然笔者认为这种需求场景相当现实,但遇到危险的概率太低,而且即使遇到了,这个产品似乎还远远不能解渴。

验证认证主要通过NFC技术实现身份认证。

提高支付、访问控制、网站登录等应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最新的案例是GalaRing智能戒指。

虽然该功能很有前途,但大多数应用程序是否能够支持它是最大的问题。

毕竟,NFC现在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大类是静音设备。

与伴随设备不同,静音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专注于收集信息,在功能上尽量不打扰用户,并尽可能减少用户界面。

这类设备主要有四类需求场景,位置追踪、安全预警、健康预警、健康监测。

后三项要求与配套设备的相应要求没有本质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不需要绑定到手机。

可以通过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实现单独的监控或警告功能。

许多专业的医疗健康警示产品都是无声设备。

毕竟,患者一般不会随身携带手机。

位置追踪是静音设备特有的需求场景,具有强劲的市场动力。

此类产品利用GPS和运营商的蜂窝网络来掌握被监控的人、动物或物体的位置信息。

笔者认为,这类需求是各类可穿戴设备中最现实、增长潜力最大的。

综上所述,与满足一般场景需求的手机不同,可穿戴设备必须是为了满足特殊小众场景的需求而存在。

每个场景的容量可能都不会太大,一窝蜂地进去肯定会遇到不小的挑战。

庆幸的是,可穿戴设备领域有足够的需求场景。

从业者必须找到自己的专长,抓住一个利基市场做得更细、更细,这样才能真正抓住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