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性是一个问题,核心价值才是出路

时间:2024-05-22 15:05:53 科技赋能

与盲目追求功能的“大而全”相比,智能穿戴设备开始通过减法增加附加值和粘性,通过开放和数据接入生态真正融合。

仅从销量数据来看,智能穿戴设备的“赚钱潜力”是无限的。

4月底上市的苹果智能手表iWatch预计前两周全球销量将达到1万台。

小米手环上市10个月销量破万台。

仅有的。

但另一方面,“流行但不成功”和用户粘性低一直是智能穿戴设备无法回避的问题。

缺乏有价值的核心应用和不可替代性一直是智能穿戴设备厂商难以突破的“瓶颈”。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看起来很时尚,但没用”。

6月16日,映趣科技发布了一款智能手表新品,这也是首款搭载腾讯TOS系统的智能穿戴设备产品。

在回答如何增加用户粘性时,映趣科技CEO王晓斌坦言,受屏幕尺寸和续航的限制,智能手表的功能应该回归简单,真正提供一些用户最想要的简单功能。

“比如微信消息提醒和回复,或者用QQ IoT进行智能家居产品的一些简单应用。

即使是与滴滴打车、航旅纵横等生活服务类应用对接,也要通过生态层进行对接。

”在手表上进行消息提醒而不是直接复制手机屏幕已经成为厂商寻求更好用户体验的一种方式,而真正走这条路需要数据的开放。

腾讯的QQ IoT平台,也与阿里云、京东智能平台的后台数据打通,腾讯TOS负责人文波表示,TOS还打通了腾讯的账号体系,让用户可以分享体育、娱乐内容。

无独有偶,以提高用户体验和粘性为目的,虚拟现实眼镜厂商暴风魔镜于6月初推出了售价99元的第三代产品。

暴风魔镜CEO冯鑫也表示,为了让用户不只是玩了一段时间就放弃,还需要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

“开放”的趋势甚至开始影响到芯片厂商。

阿里巴巴投资的上海青科近日宣布将与德州仪器合作,将其物联网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开发平台应用到德州仪器芯片上。

“主要是帮助创业团队和智能穿戴设备厂商解决接入各大巨头云平台的问题。

“智能穿戴设备能否真正摆脱“虚火”,变得更简单、更好用?答案还不清楚,但从目前来看,至少厂商开始探索新路径,让智能穿戴设备不再只是手机功能的简单复制。